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3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属于易溶物质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在3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D、升高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室温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属于易溶物质,因此甲、乙都属于易溶物质;在3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是升高温度.
解答:解:A、在室温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属于易溶物质,因此甲、乙都属于易溶物质;故选项正确;
B、丙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C、在3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不是大于,故选项错误;
D、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是升高温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只能是降温,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判断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有颜色变化
B、有气体产生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发光、发热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物质完全燃烧后,消耗氧气4.8g,生成4.4gCO2和3.6g水,则该物质中(  )
A、只有C、H两种元素
B、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地铁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袭击事件,造成12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沙林”毒气的化学式为C4PFO2H10,其式量为(  )
A、95B、140
C、172D、1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固体可能含有NaOH、NaCl、Na2CO3、CaCl2、MgCl2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该物质是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A、B、C、D四种无色溶液中,能用来鉴别稀盐酸和Ca(OH)2溶液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不合理的是(  )
项目A.验证CO2密度B.比较硬度C.检验软、硬水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
现象和
结论
向烧杯中倾倒CO2--低的蜡烛先灭,CO2的密度比空气大铜片上有划痕--黄铜的硬度比铜大在清水中加入肥皂水--有大量泡沫产生为软水,否则为硬水将稀盐酸倒入烧杯后--有气泡产生,天平失去平衡,质量不守恒
A、验证CO2密度
B、比较硬度
C、检验软、硬水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将11g此样品放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中完全溶解制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沉淀10g,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计算: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2)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利用家庭小实验粗略测定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方法是:用注射器吸取20mL食醋,逐滴加入到5.3g 10%的碳酸钠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此时注射器中剩余的食醋为8mL(食醋的密度近似为1g/cm3).请计算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
(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硝酸(HNO3)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氢、氮、氧元素组成
B、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3
D、农业上可用作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