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常温下有碳酸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镁条、硝酸铵、氧化钙、食盐七种固体物质;
(1)从中选出三种物质分别加入水和稀盐酸,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固体A固体B固体C
固体不溶解形成白色悬浊液固体溶解,并吸收热量.

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并放出大量的热白色固体逐渐消失,无气泡产生,并放出热.白色固体逐渐消失,无气泡产生.
由以上实验确定:固体A是:________,固体B是:________,固体C是:________.
(2)象征着“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会五环旗,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如图“五环旗”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互连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请从以上七种物质中选出符合要求的三种物质将其名称填入环内.

解:(1)固体A不溶解与水,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根据给出物质可以推断A为镁,固体B与水混合产生白色浑浊且放出大量的热,与盐酸反应无气泡产生,根据给出物质可以推断B为氧化钙,固体C溶于水吸热,可以推断C为硝酸铵,所以本题答案为:镁条,氧化钙,硝酸铵;
(2)硝酸铵可以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所以硝酸铵对应的两个圆圈内应该填写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盐酸可与金属发生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直接推断得出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盐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以及盐和碱反应,而硝酸铵只与碱性物质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9、小华是个非常爱动脑的同学,做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小华观察得非常仔细,以下是他们小组观察、记录并思考的一些问题:
(1)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目的是
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2)经过溶液的学习后,小华明白了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导电的道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导电的是
CD

A.蔗糖       B.植物油       C.高锰酸钾       D.碳酸钠
(3)做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小华不仅看到灯泡亮了,还观察到与电解水相似的现象:两根石墨电极上都出现了气泡.这激发了小华探究气泡成分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小华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提出假设]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
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3: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以上假设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设计实验]小华决定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电解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分析]观察到一支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黄绿色,另一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被点燃,则假设
1
成立:小红又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结果酚酞变红,请写出氯化钠溶液通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NaCl+2H2O═2NaOH+H2↑+Cl2

[反思与评价]联想电解水的实验,你认为在电解水时
不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原因是
氯化钠参与反应,影响实验

(4)小华还想利用H2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测定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图如下:
①写出装置中试剂的名称:乙
②氢氧化钠溶液
,丙
浓硫酸

②实验开始时,应该先
b
(选填字母).
a.加热反应管丁         b.从分液漏斗中滴加液体
在这两步操作之间,还应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检查氢气纯度

③写出反应管丁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H2+Fe2O3═2Fe+3H2O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测得了下列数据:
反应前 反应后
丁管和内盛物的总质量 132.4g 130.0g(冷却到室温称量)
戊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 143.2g 145.9g
[数据处理]请通过以上数据计算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请写出计算过程)
mO=2.4g,mH=2.7g-2.4g=0.3g,mH:mO=1:8

[误差分析]
①如果该实验缺少装置丙,则测得的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会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②如果实验后观察到反应管丁中有水珠凝结,则测得的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会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海门市一模)实验室药品厨内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标签上残余部分只能读出其质量分数为10%.根据药品厨卡标签已知它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铜或碳酸钠.小晶和小亮同学对这瓶溶液成分进行探究.
(1)小晶观察溶液后认为不可能是硫酸铜,理由是
硫酸铜溶液显蓝色
硫酸铜溶液显蓝色
.小亮查阅资料后获得如下表数据,据此分析,小亮认为不可能是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
,理由是
常温下氢氧钙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0%
常温下氢氧钙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0%

物质 氢氧化钠 氯化钠 氢氧化钙 硫酸铜 碳酸钠
20℃时
溶解度(g)
109 36 0.165 20.5 21.5
(2)小亮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
玻璃棒
玻璃棒
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观察到试纸变蓝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NaCl
NaCl
(填写化学式),理由是
氯化钠溶液不显碱性
氯化钠溶液不显碱性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晶和小亮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请你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方案]方案甲: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选择氢氧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丙: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实验探究]你愿意选择方案
甲或乙或丙
甲或乙或丙
(选填“甲”、“乙”或“丙”)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所选择方案中的试剂.
无色气体或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或白色沉淀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Ca(OH)2=CaCO3↓+2NaOH
或Na2CO3+CaCl2=CaCO3↓+2NaOH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Ca(OH)2=CaCO3↓+2NaOH
或Na2CO3+CaCl2=CaCO3↓+2NaOH
[反思总结]
①实验基本操作:为了防止腐蚀标签,倾倒液体药品时瓶上的标签应向着
手心
手心

②物质鉴别一般思路:依据物质间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差异进行鉴别.通常先考虑物质物理性质如
颜色、气味或溶解性等
颜色、气味或溶解性等
等进行区分,再考虑利用化学性质设计实验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3?黄冈)初中学习了氢、氧、碳、铁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请回答:
(1)由H,0,C,Fe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CO2
CO2
,属于无机含氧酸的是
H2CO3
H2CO3
,属于碱的是
Fe(OH)3
Fe(OH)3
,属于有机物的是
CH4 C2H5OH
CH4 C2H5OH
(只写两种)(以上各空均填写化学式).
(2)氢气作为高能燃料具有的3个优点是①
来源丰富
来源丰富
,②
单位质量的氢燃烧时发热量大
单位质量的氢燃烧时发热量大
,③
燃烧后不产生污染
燃烧后不产生污染

(3)我国古代用墨写的字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其原因是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冬天用煤火取暖,因排气不良,易发生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一氧化碳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能力大大减弱
一氧化碳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能力大大减弱
.潜水艇中须配备氧气再生装置,利用的是过氧化钠(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CO2=2Na2CO3+O2 

(4)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8分)初中学习了氢、氧、碳、铁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请回答:
(1)由H、O、C、Fe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CO2
CO2
,属于无机含氧酸的是
H2CO3
H2CO3
,属于碱的是
Fe(OH)3
Fe(OH)3
,属于有机物的是(只写两种)
CH4、C2H5OH
CH4、C2H5OH
(以上各空均填写化学式).
(2)我国古代用墨写的字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其原因是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冬天用煤火取暖,因排气不良,易发生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一氧化碳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能力大大减弱
一氧化碳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能力大大减弱
;潜水艇中需配备氧气再生装置,利用的是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CO2═2Na2CO3+O2

(3)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化为铜”的记载,其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
 
(选填“<”、“>”或“=”)7,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
 
(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下同),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
 
.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由此,同学们建议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
 
保存.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
A.稀盐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酚酞试液.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组的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们得出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
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看到的现象 结论
(5)实验室现有一瓶久置的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某同学取该溶液的1/10于锥形瓶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然后滴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当反应恰好完全时,用去稀盐酸的体积为17.40mL.
已知:常温下,所用稀盐酸的密度为1.05g/cm3
①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1%)
②已知用此方法测得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有误差.若该同学的实验操作及计算过程均无误,则造成该误差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