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加热

B.滴加液体药品

C.浓硫酸稀释

D.称量固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南宁市青山校区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C.此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化学试卷(六) 题型:计算题

将铝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其化学方程式为:。将5.4g的铝放入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求:

(1)偏铝酸钠()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2)产生氢气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化学试卷(六)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pH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B.b点表示稀盐酸过量

C.a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4.2 碳 同步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碳粉与氧化铜粉末干燥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中通常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为10:1时实验效果更好,使碳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

(3)标志着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小红按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10:1的比例混合后,给混合物加热,始终没有得到铜,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种)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4.2 碳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2易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碳粉与氧化铜粉末干燥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中通常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为10:1时实验效果更好,使碳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

(3)标志着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小红按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10:1的比例混合后,给混合物加热,始终没有得到铜,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种)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如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______;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______。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______。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_____。此发酵粉的保存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