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可制碳酸饮料—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常温下稳定

C. 氖气可制航标灯—通电时能发出带颜色的光

D. 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

D 【解析】A、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是利用了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性质,正确;B、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用于食品防腐就是利用其这一性质,正确;C、氖和氩等稀有气体充入灯里,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正确;D、所谓助燃物,通俗地说是指帮助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确切地说是指能与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错误。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卷(3)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徜徉在数千亩油菜开花的田垄间,闻到阵阵的花香,主要是因为

A. 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隙 B. 分子非常的微小

C. 分子不断的运动 D. 分子结构在阳光下发生了分解

C 【解析】闻到阵阵的花香,该现象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高邮市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取用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正确;B、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距管口三分之一处,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夹角大约为45度,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D、取用固体粉末时,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青州、临朐、昌邑、昌乐、诸城)2018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4个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 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C. 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 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C 【解析】A、白磷着火点低,热水提供的热量可以使其温度打到着火点,所以燃烧,红磷着火点高,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正确;B、浓氨水没有直接接触到酚酞溶液,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去了,正确;C、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乙试管的铁钉只能与空气接触,甲试管的铁钉能与氧气、水接触,不能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铁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青州、临朐、昌邑、昌乐、诸城)2018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表示城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一种产品

C.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含碳的燃料

A 【解析】A、煤主要含有C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 故而煤不属于清洁燃料,错误;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化工产品,正确;C、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正确;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都含有碳,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青州、临朐、昌邑、昌乐、诸城)2018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牛奶变酸、水利发电 B. 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C. 酒精挥发、蜡烛熔化 D. 光合作用、木炭燃烧

B 【解析】A、牛奶变酸有新物质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力发电是通过水的流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8届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二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C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11 BC 最外层电子数 离子 【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及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基础。 (1)由钠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BC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8届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二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A. 电子 B. 中子 C. 质子 D. 原子核

A 【解析】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A、电子带负电荷,正确;B、中子不带电荷,呈电中性,错误;C、质子带正电荷,不带负电,错误;D、原子核带正电,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实验小组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

【探究实验一】酸能否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甲同学进行了实验一,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同时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2,说明酸能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实验二】酸能否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乙同学进行了实验二,当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发现试管②中无明显变化,于是得出“酸不能与难溶性碱反应”的结论。

丙同学对此产生质疑,并利用实验后的物质继续探究:

丙同学测定试管②中上层清液的酸碱度,读出pH=12,说明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导致上清液的pH=12。

【解释】丙同学由此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验证】丙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后的废液进行实验,将试管②中物质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静置,再将实验探究一所得溶液缓慢逐滴加入,说明酸能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拓展】实验探究一、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NaOH NaOH溶液过量,而加入的HCl的量太少 蓝色沉淀逐渐消失 HCl+ NaOH ==== NaCl+ H2O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探究实验一】实验一,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同时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2,酸过量,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能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探究实验二】实验二,当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