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中A﹣F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其中A、B为单质;C为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F为红色固体,反应①、②会在炼铁高炉内发生。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C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2)A、B相互转化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室制取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O2 B.N2 C.CO2 D.稀有气体
B 【解析】 试题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5.2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 题型:单选题
炼铁的主要原料是( )
A.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热空气 B. 铁矿石、焦炭、生石灰、热空气
C. 铁矿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热空气 D. 铁矿石、一氧化碳、石灰石、热空气
A 【解析】 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热空气,焦炭在反应的过程中转变成一氧化碳。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套卷综合训练题(五)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 M、N 两种固体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50 g M 放入 150 g 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B. t1℃时,M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5
C. 80 g N 放入 150 g 水中全部溶解,溶液的温度一定低于 t1℃
D. 100 g N 的溶液,蒸发 15 g 水、冷却至 t1℃后析出 10 g 晶体,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
D 【解析】 A、没有指明温度,所以不知道50gM放入150g水中能否形成饱和溶液,故A错误;B、t1℃时,M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所以t1℃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g:60g=2:3,故B错误;C、在80gN放入150g水中全部溶解,说明此时该温度下N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40%,所以温度不一定小于t1℃,故C错误;D、100gN的溶液,蒸发15...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套卷综合训练题(五)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不存在分子这种微粒的是( )
A. 液氮 B. 氦气 C. 氧气 D. 氯化钠溶液
B 【解析】 A、液氮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存在分子这种微粒,故选项错误;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存在分子这种微粒,故选项正确;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存在分子这种微粒,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存在分子这种微粒,故选项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已知铝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该氧化膜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Al2O3+6HCl=== 2AlCl3+3H2O。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0~50 s,发生稀盐酸与Al2O3的反应
C. 50 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D. 100 s~140 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C 【解析】 A. 根据第二个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所以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正确;B. 密闭容器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根据第一个图像可知,0~50 s,压强不变,所以是发生稀盐酸与Al2O3 的反应,正确;C. 50 s 时,溶液中溶质为 AlCl3和HCl,错误;D. 100 s时,稀盐酸与铝恰好反应,所以100 s~140 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
A. 电子数 B. 相对质量 C. 中子数 D. 质子数
D 【解析】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灭火时常采取A、B、C措施,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标号填在横线上:
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____;
(2)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燃着的可燃物____;
(3)将沙土铺在燃着的化学药品上____。
BCA 【解析】 (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属于移走可燃物灭火; (2)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燃着的可燃物,属于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灭火; (3)将沙土铺在燃着的化学药品上,属于隔绝空气灭火。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溶液单元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水,测得水的初温为,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
、、固体,振荡.
“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______.
装有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__.
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