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Cu(OH) 2、Ba2SO4
(2)F→G的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F→E:3C+2Fe2O3$\frac{\underline{\;高温\;}}{\;}$4Fe+3CO2↑;F→B: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4)指出B的一种用途用作导线.

分析 碳、铁、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答 解:碳、铁、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A、B、C、D、E、F、G、H、I分别是氢气、铜、硫酸铜、硫酸钡和氢氧化铜、铁、碳、二氧化碳、氧化铜和碳酸钙;
(1)D是Cu(OH) 2、Ba2SO4
故填:Cu(OH) 2、Ba2SO4
(2)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化合反应.
(3)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frac{\underline{\;高温\;}}{\;}$4Fe+3CO2↑,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故填:3C+2Fe2O3$\frac{\underline{\;高温\;}}{\;}$4Fe+3CO2↑;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4)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作导线.
故填:用作导线.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水至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健康,201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能源中,最清洁的能源是B(填序号)
A.汽油      B.氢气      C.煤      D.天然气
(2)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过滤(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作用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用到X,X是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为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刘同学想在实验室里用NaOH溶液来制取Na2CO3溶液.
【查阅资料】①CO2通入NaOH溶液时极易因CO2过量而产生NaHCO3,且无明显现象.
②NaHCO3溶液煮沸时不会发生分解.
③NaHCO3+NaOH=Na2CO3+H2O
④Ca(HCO32可溶于水
【制取步骤】①量取两份50mL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备用;
②用一份50mL NaOH 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③小心煮沸②溶液1~2分钟;
④在得到的③的溶液中加入另一份50mL NaOH 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即得.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制得的溶液是否为纯净的Na2CO3溶液,请你与小刘同学一起完成
下列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来制得的溶液中含有Na2CO3
将上步实验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NaHCO3
取另一份加入MgCl2溶液不产生沉淀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NaOH
【结论】所制得的溶液为纯净的Na2CO3溶液.
【评价与反思】有人认为实验步骤③④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有人说不能.
请说明不能对调的理由:如果先混合时,溶液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碳酸氢钠不能完全反应,从而导致制取的碳酸钠中含有碳酸氢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镁条在氧气中点燃: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3)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一氧化碳跟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反应: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该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4)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该反应是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现有H、N、O三种元素,请写出含有氮元素的常见单质、氧化物、氢化物、酸、碱和盐的化学式各一个,并在各化学式上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友情提醒:每空全对才能得分哦~).
单质氧化物氢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判断某物质存在或某物质恰好完全反应,通常以特定物质的显色达到目,能显色的物质就称“指示剂”.如: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判断待测液显酸性;用淀粉溶液变蓝判断单质碘(I2)的存在
已知SO2+I2+2H2O═H2SO4+2HI(无色溶液)
★常温下,碘微溶于水;
★5SO2+2H2O+2KMnO4═K2SO4+2H2SO4+2MnSO4 (无色溶液).
(1)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的SO2含量用如图所示吸收装置(量气装置省略).
①混合气体通过图示吸收装置一定时间后,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时即可停止通气.此法适宜测SO2含量较低(选填“低”或“高”)的混合气体.
②吸收装置内的I2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代替作为指示剂,因为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一定量的SO2可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2)向一锥形瓶中倾倒取10%的氢氧化钾溶液56g,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向其中加入某浓度的盐酸,边滴边振荡,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18.5g盐酸,
试计算①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7%;
②求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到室温,若要得到室温时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向其中加入19.4g氯化钾固体.列式计算室温下氯化钾的溶解度(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ernet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活动:
(1)[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2)[小组讨论]选择加入的金属
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你认为乙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铁和银的混合物容易分离 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是Fe+2AgNO3=Fe(NO32+2Ag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①废弃定影液$→_{操作a}^{加较活泼金属(过量)}$金属混合物+溶液A
②金属混合物$→_{操作b}^{加试剂(适量)}$Ag+溶液B
请回答:操作a是过滤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含有铁粉,方法是把适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银中含有铁,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银中不含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E中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图中微粒共能表示3种元素,这几种元素共同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NaOH.该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其原因:一是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水潮解;二是与空气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一种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5克石灰   石样品,把40克盐酸分4次加入盐酸中(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每次加入盐酸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所示.请计算:
稀盐酸的用量第一次加10克第二次加10克第三次加10克第四次加10克
剩余固体质量3克1克0.5克0.5克
(1)该石灰石样品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
(2)该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