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
测定溶液pH

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分析;
B、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密度小,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而沸腾造成液滴飞溅.
C、检查装置气密性:先把导管插入辅助容器中的水,用手握气体的发生装置,使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空气就会从导管口逸出,辅助容器中的水中就会冒出小气泡;当手移开后,其中的空气温度降低,体积收缩,辅助容器中的导管中会形成一小段水柱.此时,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若看不到冒气泡或者形成水柱,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不好.
D、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

解答 解: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而图示操作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所以图示操作错误.故B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C正确;
D、测定溶液的pH值时,要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而图示是使用pH试纸直接置于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中蘸一下,然后将两根玻璃棒靠近(不接触,如图所示),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    
(1)该实验现象说明分子有什么性质?
(2)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的一种铵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离子在pH=2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SO42-、Cl-、H+B.OH-、CO32-、K+、Ca2+
C.Na+、SO42-、OH-、NO3-D.Na+、Cu2+、Fe3+、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表述正确的是(  )
A.单质:C60、水银、生铁B.化合物:小苏打、冰水、氯酸钾
C.钠盐:纯碱、氯化钠、烧碱D.合成材料:塑料、橡胶、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 g克水中溶解甲最多能形成65克溶液
C.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15g乙加到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甲多余乙
D.t2℃时,50g甲中加100g水得到33.3%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60g
D.4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今年,公共自行车出现在我市市区,如图是该车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部件所用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或橡胶)(填一种即可);含有的金属元素是Al(或Fe)(写元素符号).
(2)自行车上喷涂的油漆,除了美观外,主要作用是防锈,其原理是隔绝氧气与水.车篮使用铝合金,不仅轻便,而且还耐用,原因是密度小、耐腐蚀.
(3)从化学的视角分析,作为市内交通工具的自行车与汽车相比具有的有点是有利于保护环境(写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2)变化Ⅰ的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填粒子名称);
(3)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填写序号):
A.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4)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没有新物质产生(或发生物理变化);
(5)已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m倍,则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