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③④试管、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
(2)如果要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通常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BCF(填写装置序号).
(3)该小组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此时发生装置应该选用图中的A,收集氧气的装置可以用C或E.
(3)实验室收集较纯净的O2,可选用发生装置是E(填写装置序号).如果某同学用F收集一瓶氧气,则收集时气体应从导管口的端a(填“a”或“b”)通入,用C装置收集O2,判断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4)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5)实验结束,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6)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比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从反应原理角度来看,双氧水制取氧气优点是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操作简便(合理均可),(写两点)
(7)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加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H3,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D(填装置序号).

分析 (1)熟练掌握常用仪器;
(2)依据题意并结合氧气的性质分析回答,收集干燥的氧气用排空气法;
(3)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4)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解答;
(5)根据排水法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6)根据双氧水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判断;
(7)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气体是否与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或与水反应判断收集装置.

解答 解:(1)指定仪器分别是试管、长颈漏斗、集气瓶和水槽;
故答案为:试管;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不需加热,故选发生装置B;要得到干燥的氧气还需进行干燥,可选择F装置装入浓硫酸除去混有的水蒸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用C收集;
故答案为:BCF;
(3)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此时发生装置应该选用图中的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5)实验结束,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6)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过氧化氢水+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观察二者的反应原理可知:双氧水制取氧气具有以下优点: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常温即可生成大量氧气,反应速度快,常温即可进行,不消耗能源,操作简便等;
故答案为: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操作简便(合理均可);
(5)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加热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此可知,我们在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时,除了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外,还需考虑气体是否与空气中某些气体反应,是否与水反应;
故答案为;A;D.
答案:
(1)试管;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
(2)BCF;
(3)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A;C;E;
(4)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5)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熄灭酒精灯;
(6)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操作简便(合理均可);
(7)A;D.

点评 通过对本题的解答,让学生再次体会到了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2007年12月22日,沉没在苍茫海水中800多年的中国古沉船“南海一号”的“惊艳一浮”,让无数国人为之自豪,它既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实证,又推动了中国水下考古学科的建设.据保守估计,其上载有6万至8万件文物,在已发掘出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瓷器、宋代铜钱、铁锅、梳篦等物品.
(1)中国的陶瓷举世闻名,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中国的铁锅源远流长,受到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推崇,原因之一是由于铁锅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若人体缺乏铁元素,容易引起贫血症;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元素.
(3)被发掘出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这是因为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2+CO2+H2O═Cu2(OH)2CO3;根据铜绿的组成判断,若要除去铜钱表面的铜绿,可选用的试剂为HCl(填化学式);
(4)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许多破碎的瓷片与淤泥混杂在一起.为使这些宝贵的文物不流失,请你设计一种可行的方法获得这些碎瓷片:用网眼小于碎瓷片的铁丝筐将混有淤泥的瓷片浸入水中旋转,然后取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在Cu (NO32、AgNO3、Mg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Mg(NO32、Zn(NO32
(2)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所得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固体草酸(H2C2O4•2H2O)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H2C2O4•2H2O$\frac{\underline{\;\;△\;\;}}{\;}$CO↑+CO2↑+3H2O,该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CO.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倒流,试管炸裂;
②B装置的作用除去二氧化碳(CO2).
(2)乙同学为了验证草酸的分解产物,设计了四个方案,分别将混合气体(包括水蒸气)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试剂:
A.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
B.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
C.石灰水、无水硫酸铜、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
D.无水硫酸铜、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
其中正确的方案是D.
(3)丙同学按下列装置利用草酸分解产生的CO测定某种铁的氧化物的组成.

①丁同学认为去掉A装置,对测定结果无影响,他的观点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理由是生成物中的CO2会影响测定结果.而戊同学认为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应在D装置后再增加尾气处理装置(点燃、收集等)装置,若无此装置,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否 (填“是”或“否”).
②当C装置中铁的氧化物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的质量为11.2g,同时测得D装置的质量增加13.2g,则该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由于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又未能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西方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海底可燃冰(水合天然气)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时,氢气、甲醇等燃料作为汽油、柴油的替代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请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上述信息,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应采取哪些措施:节约能源或开发新能源;
(2)你了解的新能源有哪些:太阳能、风能(写两点);
(3)请写出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农村广泛利用植物的秸秆、牲畜粪便等制取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获得洁净的气体燃料和肥料.图2为沼气池的结构图:

(4)农村现在普遍使用玻璃钢制沼气池,玻璃钢属于材料中的D(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5)它比使用钢铁制造有什么优势?不易腐蚀等.
(6)请说明使用沼气做燃料的优点:清洁;节约不可再生能源(或废物利用或可同时生产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甲和乙按如图所示微观示意图充分反应生成丙和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B.该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
C.甲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CH4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请用C、H、O、Na、CI、AI、Fe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符号填空:
(1)3个氢氧根离子3OH-
(2)正二价铁的铁元素$\stackrel{+2}{Fe}$;
(3)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O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5)易导电的非金属单质C;
(6)氯化钠固体中的阳离子Na+
(7)汽水中含有的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物质H2CO3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
够合理,理由是选取的酸的种类不同.选取的酸的种类不同.
(2)实验二中,若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现象,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现象,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减少大气污染,火力发电厂应采取加高烟囟的办法
B.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C.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水净化过程中,可用活性碳吸附水中的杂质和异味
D.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素,但会导致水体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