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锻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2)实验操作I名称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均匀受热,防止蒸发过程中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分析 (1)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时要用到的主要仪器之一是漏斗进行分析;
(3)根据玻璃棒的用途有搅拌、引流、转移物质等进行分析.

解答 解:(1)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2)操作I中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外溅;
故答案为:(1)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2)过滤、漏斗;(3)均匀受热,防止蒸发过程中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结合实验流程图探究烧碱制备的实验探究题,考查了学生依据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时要考虑全面,才能正确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同学们以盖房子的方式总结出了如下物质间的关系.A、B、C均为纯净物,且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若B是氧气,A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2)若B是氧气,B与C的反应现象为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则C是铁.
(3)若B是一氧化碳,B与c的反应可用于高炉炼铁(铁矿石以氧化铁为例),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此水垢可以用一些物质来洗涤除去.下列家庭用品中,能用来洗涤水垢的是(  )
A.酱油B.食醋C.食盐D.纯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半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大家决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这瓶粉末的组成.(资料:室温时,Ca(OH)2的溶解度是0.165g)
实验一:样品溶于水
取一药匙的样品,加入20mL水中充分溶解后,有沉淀物.
(1)有同学认为,该沉淀物可能是氢氧化钙,其推断的理由应该是室温时,Ca(OH)2的溶解度很小.
(2)要证明样品已经变质生成碳酸钙,可往分离出的沉淀物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二:测定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如图:打开弹簧夹,先通入N2一会儿,以排尽装置中含有的CO2.关闭弹簧夹,在A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通过测定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可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夹持装置已省略).
(3)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4)实验结束后,还要再通一会儿N2,目的是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5)若C中无变化,经测定B瓶增重m g,要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还要预先测定样品A的质量.
(6)若C中石灰水变浑浊,则测得的样品中CaCO3 的质量分数值将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在空气中,分别将玻璃棒和镁条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玻璃棒不能燃烧,而镁条却能剧烈燃烧,由此说明玻璃棒不具有可燃性,镁条具有可燃性;.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我省南丰蜜桔名扬四海,号称“世界蜜桔之王”.它富含铁、磷、钙等元素,同时含葡萄糖、柠檬酸、维生素C、氨基酸、水等.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underset{磷}{•}\underset{元}{•}\underset{素}{•}$P;
(2)柠檬酸中含有$\underset{氢}{•}\underset{离}{•}\underset{子}{•}$H+
(3)$\underset{水}{•}\underset{中}{•}\underset{氧}{•}\underset{元}{•}\underset{素}{•}\underset{的}{•}$$\underset{化}{•}\underset{合}{•}\underset{价}{•}\underset{为}{•}\underset{-2}{•}\underset{价}{•}$H2$\stackrel{-2}{O}$;
(4)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葡萄糖分子,葡萄糖的$\underset{化}{•}\underset{学}{•}\underset{式}{•}$为C6H12O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通过焚烧秸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
①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
④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
⑤称量任何固体药品时,均要在天平的左右托盘上放等大的相同的纸片
上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③④B.②④C.①②③④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请用原子、分子的观点回答:
(1)在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单质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的原理是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