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由实验可知能与酚酞反应的是浓氨水.
(2)为了展示兴趣小组的研究成果,兴趣小组的一位同学给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所示.
①该节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棉花团由白色变成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②从上述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 , 该性质不能解释的现象是(填字母) .
A.固体的溶解B.气体的扩散C.物质的热胀冷缩D.液体的挥发.
【答案】
(1)无明显现象,溶液变红
(2)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解析】(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溶液变红,由实验可知能与酚酞反应的是浓氨水;
(2)①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因此该节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②对此现象加以解释: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当氨气分子运动到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上时,氨气和水结合成氨水,从而使棉花团变红色;A、固体的溶解是由分子不断运动引起的;B、气体的扩散是由分子不断运动引起的;C、物质的热胀冷缩是由分子间隔变化引起的;D、液体的挥发是由分子不断运动引起的.
所以答案是:(1)无明显现象;溶液变红;(2)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考点精析】利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粗盐提纯实验的主要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单质:硅、水银、金刚石
B.碱:烧碱、消石灰、纯碱
C.盐:硝酸银、氯化铁、高锰酸钾
D.氧化物:氧化镁、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十九大报告对于“精准扶贫”作出了总体安排,在我国西北部当地政府提出了脱贫先治水,让贫困地区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是脱贫的基本要求。
(1)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2)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酒精(C2H5OH)在实验室红常用作燃料,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则:
(1)酒精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2)酒精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3)酒精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
(4)列式计算克酒精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为4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实验室的开放日,九年级2班某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准备练习制取和收集氧气,实验员为他们提供了下列装备、仪器和药品.
装置和仪器:
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② .
(2)张勇同学选择了A和D制取和收集氧气,他应对A进行完善的措施是 , 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 如果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可采用的方法是 .
(3)李芳同学把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同时装在装置B的试管中,并用C进行收集,结果搞得手忙脚乱,李芳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针对她的做法,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 , 该建议的合理之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该同学能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该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数据如下:
Na2CO3溶液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沉淀质量/g | 0 | 1 | n | 3 | 4 | 5 | m |
则m=。加入10g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请在下图中画出向废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的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