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化学》下册77页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3当遇到溶有CO2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2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小组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通入过量CO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3)碳酸氢盐都是可溶于水的.BaCO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4)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BaCl2显中性.
【提出猜想】
(1)溶质为NaOH和Na2CO3
(2)溶质为Na2CO3
(3)溶质是NaHCO3、Na2CO3(填化学式);
(4)溶质全都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填酸碱指示剂)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显碱性
 ②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有
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4)不成立
 ③取步骤②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猜想(1)和(2)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不需要,因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都为碱性.
(2)将实验步骤②剩下混合物进行过滤(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称量,发现所得沉淀质量等于步骤②中所称量的溶液质量的十分之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约为B.
A.4.26%   B.5.38%   C.3.43%.10%
【反思应用】
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回澄清.

分析 【查阅资料】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提出猜想】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根据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解答;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碳酸氢钠与氯化钡不反应;碳酸氢钠和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讨论交流】(1)根据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都为碱性解答;
(2)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
(3)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生成的碳酸钙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氢钙,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解:
【查阅资料】C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提出猜想】通入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通入过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1)溶质为NaOH和Na2CO3;(2)溶质为Na2CO3;(3)溶质为NaHCO3和Na2CO3;(4)溶质为NaHCO3
【设计实验】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显碱性;
②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钡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碳酸钠,猜想(4)不成立;
③取步骤②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有碳酸氢钠,猜想(1)和(2)不成立;
【讨论交流】(1)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都为碱性,故实验步骤(1)是多余的.不需要;
(2)设生成碳酸钡的质量为x,则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x,碳酸钠的质量为y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y                           x
$\frac{106}{y}=\frac{197}{x}$
x=$\frac{106x}{197}$
溶液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约为$\frac{106x}{197×10x}$×100%≈5.38%
(3)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的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悬浮在液体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后,碳酸钙、二氧化碳、水进行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答案:
【查阅资料】CO2+2NaOH=Na2CO3+H2O.
【提出猜想】(3)NaHCO3和Na2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 酚酞试液(填酸碱指示剂)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显碱性
 ②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有
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4)不成立
 ③取步骤②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猜想(1)和(2)不成立
【讨论交流】(1)不需要;因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都为碱性;
(2)过滤;B;
(3)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回澄清.

点评 熟练掌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对物质进行鉴别,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兴趣小组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如图1所示,小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硫酸.一会儿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硫酸,并对试管内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进行探究.

(1)图1实验操作:A是取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B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的示意图.
①请指出A中两处的错误:瓶塞正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②同学认为按照B图所示操作,可以令液体沿试管内壁流下避免迸溅,又可以避免因拿滴管的手抖动使得稀硫酸滴在持试管的手上.但实验室禁止按照B图所示操作,请你推测B图所示操作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试剂交叉污染.
(2)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溶液的pHpH<7
(填“>”、“=”或“<”)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且稀硫酸过量了.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4)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不用上述方法,用其他试剂也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于是分成甲、乙两组继续试验.
甲组实验:探究CuSO4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
如图2,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CuSO4溶液时没有出现蓝色沉淀.
【实验结论1】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CuSO4溶液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乙组实验:探究BaCl2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
如图3,向试管b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2】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BaCl2溶液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理由是硫酸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下列物质鉴别方法能达到目的是C.
A.硬水和软水--过滤                           B.稀HCl和KNO3溶液--滴入酚酞溶液
C.NH4NO3固体和KCl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D.KClO3固体和KCl固体--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在试管口放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氧系清洁品类领导品牌,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某化学活动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过碳酸钠在水中易离解成Na2CO3和H2O2,其水溶液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Ⅱ.过碳酸钠与盐酸反应:2(2Na2CO3•3H2O2)+8HCl═8NaCl+4CO2↑+3O2↑+10H2O;
Ⅲ.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处的“活性氧”有关,“活性氧”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
(1)20℃时,测得1%过碳酸钠水溶液的pH为10.5,说明其溶液呈碱性(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活性氧”含量=$\frac{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样品质量}$×100%
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取20g样品按如图实验装置与足量盐酸反应.(已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将盐酸慢慢地入A中,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没有气泡生成,停止滴加盐酸.
②装置B可吸收生成的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③甲同学认为若要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的密度.
④将反应后A中所得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11.7g,乙同学据此计算出该过碳酸钠样品的“活性氧”含量,写出其计算过程.
⑤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氧”含量.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丁同学的理由是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到B中(填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有一种暗紫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另外两种固体C和D.将C和D分离后,把C加入另一种无色液体E中,也能迅速产生气体B,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请写出A和E的名称:A高锰酸钾,E过氧化氢溶液.
(2)请写出由A制取气体B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请写出气体B的两个主要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铬是最硬的金属,常镀在金属制品如水龙头的表面,使金属制品美观耐用.将打磨的相同大小的铬片、铝片和铜片分别置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观察到铬片表面缓慢产生气泡,铝片表面迅速产生较多气泡,铜片表面无现象.请写铬、铝、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1)铝>铬>铜.
如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2)描述A中的实验现象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变为蓝色,并写出方程式Cu+2AgNO3=2Ag+Cu(NO32
(3)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
(4)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A、B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生活用品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瓶B.不锈钢刀C.涤纶布料D.汽车轮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有A、B、C三种物质,20℃时分别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A物质1g溶解后得到11g饱和溶液;B物质130g制成1130g溶液;C物质25g溶解在200g水里,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A>B>CB.B>A>CC.B>C>AD.C>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试管、烧杯、蒸发皿都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D.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