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
(2)另取少量该溶液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或CaCl2).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2正确 |
(3)取步骤(2)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分析 【实验探究1】为检验变质程度,利用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氯化钠,可首先使用氯化钙除去变质生成的碳酸钠;然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如果部分变质,剩余的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如果全部变质,则滴加的酚酞不变色;
【实验探究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然后计算步骤1中加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反思与评价】氢氧化钠变质是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
解答 解:【实验探究1】根据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可知步骤2:加入的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可观察到生成了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氯化钙(或CaCl2);
步骤3:实验得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说明实验中观察到了滴入的酚酞变红,判断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探究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200g-245.6g=4.4g,
设样品溶液中碳酸钠质量为x,消耗盐酸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z 4.4g
$\frac{106}{x}$=$\frac{44}{4.4g}$ $\frac{73}{z}$=$\frac{44}{4.4g}$
x=10.6g z=7.3g
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frac{7.3g}{73g}$×100%=100g,
因此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200g-100g=100g,
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
NaOH+HCl=NaCl+H2O
40 36.5
m 100g×7.3%
$\frac{40}{m}$=$\frac{36.5}{100×7.3%}$
m=8g
设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为n
CO2+2NaOH=Na2CO3+H2O
80 106
n 10.6g
$\frac{80}{n}$=$\frac{106}{10.6g}$
n=8g
所以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比为8g:8g=1:1.
故答案为:1:1;
【反思与评价】氢氧化钠变质为碳酸钠是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密闭.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变质及相关的计算,检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时,可先把碳酸钠变成沉淀并且不生成影响氢氧化钠检验的碱性物质,然后使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体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会分解出更多氧气 | |
B.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
C. |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frac{1}{5}$ | |
D. | 人与动物的呼吸作用都属于缓慢氧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丁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
B.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 |
C. | 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 |
D. | 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7: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试剂或方法 |
A | N2 | O2 |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
B | CO2 | CO | 通入O2,点燃 |
C | 铜粉 | 铁粉 | 加足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MnO2 | KCl | 加水过滤、洗涤、干燥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同时熄灭 | B. | 长蜡烛先灭 | C. | 短蜡烛先灭 | D. | 无法确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 | |
B.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
C. | 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 |
D. |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