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中的仪器名称:a、b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室用B、C、D装置制取、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用如图二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未熄灭.从实验装置角度分析原因是 .
(5)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O或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若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图三中G、I装置,观察到G中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气体可能的组成(至少写三种);若要确定该无色气体的确切组成,选择图三中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写实验装置编号,装置可以重复使用).(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答案】
(1)酒精灯;锥形瓶
(2)分解
(3)c→d→e→f;2H2O2 2H2O+O2↑
(4)长颈漏斗导管下端未插入液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5)CO;CO、CO2;CO、H2;IEFGHI
【解析】【解答解:(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2)根据A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无棉花可知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3)实验室用B、C、D装置制取、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导管的连接顺序是c→d→e→f,B中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其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4)用如图二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未熄灭.从实验装置角度分析原因是长颈漏斗导管下端未插入液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5)根据“观察到G中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一定含有还原性气体,说明从G中出来的气体一定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结合题意,可知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也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也可能是氢气和二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为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需要用澄清的石灰水,再通过氢氧化钠把过量的二氧化碳除尽以免对一氧化碳的干扰,再通过浓硫酸干燥防止对氢气产物水的干扰,然后通过H还原氧化铜,要先验证水的产生,再验证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故装置为:IEFGHI(或 IEIFGHI).
所以答案是:请回答问题:(1)酒精灯、锥形瓶.(2)2KClO3 2KCl+3O2↑,分解.(3)c→d→e→f,2H2O2 2H2O+O2↑.(4)长颈漏斗导管下端未插入液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5)CO;CO、CO2;CO、H2;(H2、CO2;H2、CO、CO2);IEFGHI(或 IEIFGHI)
(1)据常用仪器回答;(2)据A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无棉花可知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3)实验室用B、C、D装置制取、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考虑双氧水制取氧气;(4)根据图可知:长颈漏斗导管下端未插入液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5)结合题意,并根据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及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水的检验方法设计.
【考点精析】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B.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C.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
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密闭容器中,将3molCO和2molO2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是纯净物
B.反应后气体与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C.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D.反应后的气体中
E.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据媒体报道,日前一女子在食用大樱桃时,不小心将樱桃核嚼碎并吞咽下去导致中毒,专家认为是樱桃核中含有的氰苷类的有毒物质所致,紫草氰苷(C14H19NO8)属于氰苷类物质,请计算:
(1)紫草氰苷分子中C、H、N、O原子个数比 .
(2)紫草氰苷的相对分子质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弱的是( )
A.鸡蛋清(pH:7~8)
B.牙膏(pH:8~9)
C.肥皂(pH:10~11)
D.炉具清洁刘(pH:1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