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分别取三种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2、分别取步骤1检验出的氢氧化钠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 1、分别取三种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2、分别取步骤1检验出的氢氧化钠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 | 溶液变红色, 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步骤一没有变色的两种溶液至溶液变为无色,观察两种溶液滴加的数量 溶液变红色, 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步骤一没有变色的两种溶液至溶液变为无色,观察两种溶液滴加的数量 | 则是氢氧化钠溶液, 加的滴数少则是5%的盐酸,多的则是10%的盐酸. 则是氢氧化钠溶液, 加的滴数少则是5%的盐酸,多的则是10%的盐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取三支洁净试管加入等体积的上述三种溶液,向其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振荡; 向另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盐酸恰好由无色变成红色,分别记录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滴数. 分别取三支洁净试管加入等体积的上述三种溶液,向其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振荡; 向另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盐酸恰好由无色变成红色,分别记录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滴数. |
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变为红色,另两支无明显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变为红色,另两支无明显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变红的试管中原溶液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所用滴数多的原溶液为10%的盐酸,所用滴数少的原溶液为5%的盐酸 变红的试管中原溶液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所用滴数多的原溶液为10%的盐酸,所用滴数少的原溶液为5%的盐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mL×1.18g/cm3×37% |
20mL×1.18g/cm3+60mL×1.0g/cm3 |
20mL×1.18g/cm3×37% |
20mL×1.18g/cm3+60mL×1.0g/cm3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分别取等量三种溶液于三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2、向未变红的两支试管中继续滴加鉴别出的氢氧化钠溶液. 分别取等量三种溶液于三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2、向未变红的两支试管中继续滴加鉴别出的氢氧化钠溶液. |
一支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另外两支不变色.变红的为氢氧化钠溶液; 滴入相同滴数的氢氧化钠,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先变成红色,溶液先变红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然后继续滴向另外一支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变红.后变红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 一支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另外两支不变色.变红的为氢氧化钠溶液; 滴入相同滴数的氢氧化钠,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先变成红色,溶液先变红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然后继续滴向另外一支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变红.后变红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______ |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内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 | |||||||||||||||||||
![]() | |||||||||||||||||||
![]() | ![]() | ||||||||||||||||||
![]() | |||||||||||||||||||
|
|
|
|
|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A、E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则试管中所放化学药品是____________,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采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长颈漏斗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用D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法。
(4)实验室用某固体制取氧气时,主要有如下步骤:A.给试管加热;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D.将药品装入试管;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F.熄灭酒精灯;G.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 (FeS)与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同时生成硫酸亚铁.根据上图,试回答:
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
②收集硫化氢可用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如图中的__________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