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请写出下列化学用语:
①氮气N2②硫酸铜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Cu2+③60个碳原子60C
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3”的含义,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a.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数目     b.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c.表示离子的电荷数              d.表示微粒的数目
①Al3+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②3H2O:水分子的个数为3③Na$\stackrel{+3}{N}$O2: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分析 ①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②硫酸铜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铜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③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①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②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③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解答 解:①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
②硫酸铜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铜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u2+
③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60个碳原子可表示为:60C.
①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Al3+中的“2”表示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H2O中的“3”表示水分子的个数为3.
③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Na$\stackrel{+3}{N}$O2中的“2”表示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故答案为:①N2;②Cu2+;③60C;①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②水分子的个数为3;③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X、Y、Z三种原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它们是(  )
A.同一种原子B.同一种元素C.不同种元素D.不同种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2O2)制取氧气.
[明确实验目的]:用过氧化氢溶液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出氧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stackrel{MnO_2}{→}$H2O+O2
[设计合理方案]:若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氧气,并且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其实验装置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①③④⑤⑦或②③④⑦(填序号)
[进行科学实验]①长颈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

②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图中的装置E(填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a端进入(a或b)
③某同学在用E装置收集氧气,结果发现所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其原因可能是气体收集的过早,装置中的空气没有被全部排出.
④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不需要加热,操作比较简单;(答出一点)
⑤装置B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A
A.改用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2)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E(填序号),理由是集气瓶中会留有少量水,实验时可把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吸收掉,防止污染空气
(3)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且二氧化锰是反应中催化剂.反应原理(符号表达式)KClO3$\stackrel{MnO_2}{→}$KCl+O2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D或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对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分离M、N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M、N都是难溶物质
D.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N的不饱和溶液,M的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为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H原子,“”表示Cl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示氢分子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反应涉及二种单质和二种化合物D.反应可表示为:H2+Cl2=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常见金属D的制取与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友情提醒:本题中的字母是物质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A是C;E是H2
(2)写出图中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②Fe+CuSO4═FeSO4+Cu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1)用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甲实验:试管1中产生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乙实验:试管1中溶液变浑浊.试管3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2NaOH+CaCO3↓.
丙实验:试管1中无明显现象,试管2、3中溶液变浑浊.
丁实验:分别加热a、b、c内的溶液至沸腾,d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f内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2)【实验一】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选用上述实验中的药品进行实验: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然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CaCl2溶液.有同学提出了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碳酸钠的生成,其理由是CaCl2 和NaOH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为了证明有碳酸钠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实验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反应后碳酸氢钠不存在.
参考上述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煤油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反思】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如图所示的大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溶解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以及乙试管内的溶液分别是(  )
A.无明显现象;不饱和溶液B.无明显现象;饱和溶液
C.有晶体析出;不饱和溶液D.有晶体析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做法中对改善空气质量没有作用的是(  )
A.不断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B.将大量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
C.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D.出门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