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量取10mL水 B. 取少量液体药品

C. 保存氧气 D.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测试: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题型:单选题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Ag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l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2018届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冬季是流感的多发季节。其中H7N9甲型流感危害最大。帕拉米韦就是其中一种找H7N9

的特效药。其化学式为C15H28N4O4下列关于帕拉米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帕拉米韦是混合物。

B. 帕拉米韦分子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构成的。

C. 帕拉米韦分子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7:8

D. 帕拉米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C

【解析】A、帕拉米韦是由帕拉米韦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B、帕拉米韦分子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构成的,正确;C、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6×4)=7:8,故选项说法正确;D、帕拉米韦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8):(14×4):(16×4)=45:7:14:16,则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错误。故选BC。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题型】多选题
【结束】
9

下列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育才初中2018级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木炭还原氧化铜

B. 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

C. 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镁条

D.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育才初中2018级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李牙痛就医后,医生给他开了肿痛安胶囊和罗红霉素片,查阅资料后得知罗红霉素片的主要成分罗红霉素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罗红霉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罗红霉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 罗红霉素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

C. 罗红霉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一个罗红霉素分子中共含134个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2017-2018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1)在验证CO2性质时,若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12中A),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条紫色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在该实验中验证的CO2化学性质是(用化学方程表示)_____。

(2)图中B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3)图的C实验中为了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这一结论,要选择的对比实验是______。(选填序号①、②、③)

(4)某同学用设计了如下图中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瓶1、瓶2充入氧气,瓶3和烧杯中充有80℃热水)。

A.瓶1中加入少量白磷,瓶2、瓶3中分别放入____、_____,可同时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B.若仅利用瓶3证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则相应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答案】 a,b管中的均变红,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更明显(或b管中试纸比a管中的先变红) CO2+H2O=H2CO3 比较不同种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或验证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是否有关) ②③ 红磷 白磷 向瓶3中加入少量白磷,从b口向瓶3中通入氧气,若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则可证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金属锈蚀的条件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解题中注意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a、b管中的均变红,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更明显(或b管中试纸比a管中的先变红),在该实验中验证的CO2化学性质是:CO2+H2O==H2CO3 ;

(2)图中B的是碘和高锰酸钾分别加入到汽油中,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种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或验证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是否有关);

(3) ③试管中没有水,管口闭塞,管内只有空气,铁钉不易生锈,②试管中铁钉浸在水里,管口未做任何处理,故铁钉同时和氧气、水接触,②试管中铁钉易生锈,②③对比后说明没有水,铁就不易生锈,所以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这一结论,要选择的对比实验是②③;

(4)瓶1中加入少量白磷,瓶2、瓶3中分别加入红磷、白磷,根据瓶1与瓶3,瓶1与瓶2现象的不同可同时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

(3)利用瓶3证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方案向瓶3中加入少量白磷,从b口向瓶3中通入氧气,若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则可证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点睛:控制变量法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探究方法。

【题型】综合题
【结束】
34

下图表示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生成物已省略)。已知甲、乙、丙为单质,其它均为化合物,A、C都是无色液体,且所含元素种类完全相同:D是无色有毒气体。

(1)F的化学式可能为(填一个即可)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反应①-⑤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反应⑤的现象为___________。

【答案】 HCl或H2SO4 2H2O2H2↑+O2↑ ①②色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黑色固体减少

【解析】本题是推断题,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乙为单质,可判断A为过氧化氢、 C为水,乙为氧气;由C分解生成氧气和甲,则甲是氢气;根据丙为黑色粉末且D是无色有毒气体,丙是碳,则D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红色固体E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则红色固体为氧化铁,黑色固体是铁,铁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则F为酸溶液,可能为稀硫酸或稀盐酸,代入框图,假设合理。因此:

(1)F是硫酸或盐酸,化学式为HCl或H2SO4;

(2)反应②是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氧气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 通电 2H2↑+ O2 ↑ ;

(3)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是

(4)反应①-⑤中①②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5)反应⑤是铁与酸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黑色固体减少

【题型】推断题
【结束】
35

小明过生日,吹蜡烛时怎么吹也吹不灭,小明同学带着疑问与化学兴趣小组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对“吹不灭的蜡烛”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继续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吹不灭的蜡烛芯外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他们进行了下面的探究。(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提出问题】“吹不灭蜡烛”打火石中含有哪种金属?

【做出猜想】

猜想一:该金属是Cu 猜想二:该金属是Fe

猜想三:该金属是Mg 猜想四:该金属是Al

【实验探究】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确定该金属的成分.

(1)甲同学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呈银白色,猜想一不成立,原因是_________。

(2)乙同学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经过对现象的分析后,他们认为该金属一定不是铁,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猜想二不成立。

(3)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金属的种类,小明提议用硫酸铜溶液进行试验,请你预测,将打火石加入到硫酸铜溶液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其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4)同学们一致认为小明的方案不合理,经过讨论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确认了打火石中的金属是镁。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块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溶液

“打火石”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打火石”中的金属是Mg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_______________,

这种蜡烛实际也可以熄灭,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2017-2018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60℃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析出晶体甲比乙多

C. 40℃的,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仍是饱和溶液

D. 60℃时,在70g的甲中加入100g的水,甲不能完全溶解

【答案】D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小,错误;B、不知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多少,若二者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60℃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析出晶体甲比乙多,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会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D、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 甲,在70g的甲中加入100g的水,甲不能完全溶解,正确。故选D。

【题型】单选题
【结束】
27

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D. 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答案】D

【解析】A、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B、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物质甲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仍为不饱和溶液,错误;C、由于甲乙两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无法比较所含溶质的质量,错误;D、甲乙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正确。故选C。

点睛:对于溶解度的意义的表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某温度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某物质;另一种是在某温度时,100g水里溶解多少克某物质,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题型】单选题
【结束】
28

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A>B>C B.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 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D. 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2017-2018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①C、CO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错误;

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正确;

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错误;

④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正确;

⑤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正确.答案: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加强知识的整合,能够灵活运用.

【题型】单选题
【结束】
11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B.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C. 用高温灼烧氧化铁和木炭粉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铁

D. 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区別NaOH、NaCl、NH4NO3三种白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

A.收集H2 B.O2验满 C.配制20%的Ca(OH)2溶液 D.除去CO中的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