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以A 为发生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的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该装置中有一处错误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气体应用F.
(3)B、C 都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B装置相对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4)酸的种类、浓度、固体的颗粒大小等因素会影响反应速率.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条件,进行了如下五组实验:

药品
编号
大理石(mg)块状块状粉末状粉末状块状
盐酸(ng)稀盐酸浓盐酸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
①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实验甲与乙 (填编号)对照,是为了研究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实验戊与甲(填编号)对照,是为了研究酸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析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根据收集氧气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4))正确书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表格中信息,进行分析推测.

解答 解:(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因为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该选用A,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填: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F;
(3)与C装置相比,B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4)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②甲与乙对比,相同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分别与稀盐酸与浓盐酸反应,根据产生气泡的速率推断出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填:乙;
③实验戊与甲对照,相同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分别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根据产生气泡的速率推断出酸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填:甲.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分类均正确的是(  )
A.硫酸钠  NaSO4  盐B.氧化钙  CaO  氧化物
C.烧碱  KOH  碱D.甲烷  CH4  无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将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硝酸银溶液中,等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滤纸上只有Ag
B.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滤纸上有Zn、Cu、Ag,滤液呈蓝色
D.滤纸上有Cu、Ag,滤液中有Zn2+、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OMgAlCl
原子结构
示意图
(1)氯化镁的构成粒子是镁离子和氯离子.
(2)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成为阴离子.
(3)从上图中可以知道Al3+与氧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物质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 碳酸钙 空气B.氢气 硫酸钠 水
C.生铁 食盐 冰水D.金刚石 熟石灰 石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  )
A.KCl(K2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B.MnO2 (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CuO(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厨房就是一个化学世界,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在拌松花蛋时为消除石灰味,常加入少许食醋,利用的化学原理是酸碱中和反应;在炒菜时,不小心油锅着了火,可迅速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金属R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镁条插入R的硫酸盐溶液中,有R析出,则R、M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Cu>R>MgB.Mg>R>CuC.R>Mg>CuD.Mg>Cu>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
A.吸入的气体比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大
B.吸入的气体比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大
C.吸入的气体比呼出的气体水蒸气含量大
D.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氮气含量几乎没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