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可以把KCl、BaCl2、NaOH三种无色溶液一次区别开的试剂是(     )

A. Na2SO4 B. Na2CO3 C. CuSO4 D. H2SO4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符号中表示的含义最多的是()

A. CI B. H2 C. Na+ D. 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氢气 B.焦炭 C.金刚石 D.硝酸钾

E.维生素 F.硫酸 G.蛋白质 H.武德合金

(1)理想绿色能源_____; (2)可用作保险丝_____;

(3)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_____;(4)铅蓄电池中的酸_____;

(5)蔬菜、水果中富含_____; (6)复合肥料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现象,则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B. 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则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____进(选“c”或 “d”)。

(4)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收集CO2可选用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三联盟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用过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忘了盖瓶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做了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①:没有变质;猜想②:_____;猜想③:完全变质;

(方案讨论)为了验证猜想②或猜想③,甲、乙、丙分别提出了如下方案: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变红,则猜想③成立,否则猜想②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判断猜想③成立还是猜想②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判断猜想③成立还是猜想

②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此方案合理。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_不成立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

有_____

猜_____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要_____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三联盟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Na+、K+、Cl-、CO32- B. H+、Na+、CO32-、SO42-

C. NH4+、K+、NO3- 、Cl- D. Cu2+、Ca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英文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探究高温时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作用是__________。

(3)经测定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增重0.88g,则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是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转化在一定条件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H2O2→H2 B. CO2→O2 C. CuSO4→Cu D. CO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