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的左端内有空气,右端管口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厘米处.实验开始时,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水与生石灰反应能产生大量热使白磷燃烧).则:
(1)白磷燃烧能放出热量,并且产生大量的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厘米处.
(3)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此实验中能否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为什么? .
答案 分析:
白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
解:(1)白磷燃烧能放出热量,并且产生大量的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填: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后,活塞应停在约4厘米处,这是因为活塞左端内的空气中含有约五分之一的氧气.
故填:4.
(3)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填: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实验中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这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生成的气体占据了装置中氧气的空间,会导致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填:不能,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
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
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
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D.①②③④都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是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根据题意回答:
(1)标签上的含锌6.5mg是指 。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2)每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3)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55,每支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 mg。
××牌口服液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 化学式:C12H22O14Zn 含锌量:每支口服液含锌 6.5m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是”?下面是通过两个实验来说明这一问题,请定写下表的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给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缓慢加热,边加热边振荡 | ||
实验2:给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慢加水,边加水边振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该微观示意图中涉及的单质有 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燃烧后,集气瓶内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本实验可推测出氮气的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4)实验中发现进入集气瓶里的水未达到预定高度,请分析原因 (答一种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下列图示实验,有关说法或解释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实 验 装 置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排水法收集氢气 |
解释 | 产生的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不会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 实验测得O2的体积分数小于,其原因可能是红磷太少了. | 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与O2的接触面积,充分利用热量. | 点燃收集的H2发出爆鸣声,可能是收集时集气瓶中的水未灌满. |
A.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水槽内盛有澄清石灰水,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用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钟罩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 ;③ 钟罩内液面上升 .现象①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现象②或③出现的原因是 (任答一项).
某同学用上述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结果发现与理论数据有偏差,其原因可能是 .(提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