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镁条发光放热
B.通电时灯泡发光放热
C.将冰块罩在烧杯中,烧杯壁有水珠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点燃镁条发光放热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通电时灯泡发光放热过程中只是能量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将冰块罩在烧杯中,烧杯壁有水珠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杯内壁有水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随着能源的需求增大,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使用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汽车所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和柴油,它们都是石油加工的产品.
(2)新农村建设中,许多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0.写出另外一种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太阳能,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答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按表中信息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是Al.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而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数关系密切.
(3)查找出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氖,排在第二周期.
(4)核电荷数为12元素符号是Mg.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
(5)上表中每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是从左至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6)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离子符号是S2-,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它属于非金属元素(填“金属”、“非金属”),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填“得到”、“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发生铝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经调查分析,事故原因为空气中浓度过高的铝粉遭遇明火产生爆炸.铝粉是一种银白色粉末;它能溶于酸、碱,生成氢气;它遇水受潮产生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和热量,如果积热不散,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铝粉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常被用作油漆涂料,这是利用了铝粉的物理(填写“物理”或“化学”)性质;
(2)干燥的铝粉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极易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frac{\underline{\;点燃\;}}{\;}$2Al2O3
(3)铝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但铝粉在空气中遇明火却易发生爆炸,由此可以看出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跟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4)在野外,铁路工人常把铝粉和三氧化二铁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点燃,反应生成高温的铁水,而把较短的钢轨焊接成较长的钢轨,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
(5)铝粉发生爆炸着火后能否用水灭火,说明原因遇水容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据报道,科学家在深海发现了一种外表像冰的固态物质,这种物质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CH4•xH2O),称为可燃冰.通常状况下,这种物质不稳定、易分解、易燃,在低温或高压下呈固态.其储量超过煤和石油的总储量,是很有前途的待开发能源.
(1)可燃冰作为能源有什么优点:储量大、对环境友好;低温下为固态,好运输,用时易液化.
(2)开采可燃冰的过程中,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引起的严重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3)科学家对在我国南海海域发现的可燃冰的组分进行研究后,测得其含碳的质量分数为7.5%,则x的值为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以向气体样品中放入(  )
A.带火星的木条B.燃着的木条C.澄清的石灰水D.过氧化氢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1)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形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
(2)某固体粉末与氯酸钾共热,发现其分解的速率明显增大,由此得出此粉末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填“一定是、可能是或不是”)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用化学符号表示:
一个氯离子Cl-,两个铵根离子2NH4+,三个氮气分子3N2,硫酸铁Fe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2、高为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好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反应充分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A、B容器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在操作a中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右侧的玻璃管上提,若两边液面形成稳定的液面差,则气密性良好.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BD.
A.红磷    B.木炭    C.铁粉    D.石蜡
(3)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约为12(填整数)cm.如果在操作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大(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