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班学生分三组分别做了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实验,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
请填空:
(1)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用化学式填空,下同)。
(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
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 , 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

【答案】
(1)HCl
(2)CaCO3
(3)Na2CO3、NaOH,BaCl2+Na2CO3=BaCO3↓+2NaCl,NaCl、NaOH
【解析】解:(1)丙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甲、乙废液中都有溶质氯化钙,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乙中有稀盐酸剩余,故填HCl;(2)因为Na2CO3+ CaCl2= CaCO3↓+2 NaCl,所以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CaCO3;(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丙废液中含有Na2CO3,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把碳酸钠完全除去,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发生的化学反应是:3NaOH+ FeCl3=3NaCl+ Fe(OH)3↓,生成了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说明丙废液中含有NaOH,故填Na2CO3、NaOH;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Na2CO3=BaCO3↓+2NaCl;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生成的NaCl和没有反应的NaOH,故填NaCl、NaOH。

所以答案是:(1)HCl;(2)CaCO3;(3)Na2CO3、NaOH;BaCl2+Na2CO3=BaCO3↓+2NaCl;NaCl、NaOH。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与灼热的碳反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够成功的是 ( )

A.用加热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B.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

C.2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D.用淬火处理后的缝衣钢针制钓鱼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要求填写下列内容:

实验过程或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Ⅰ.

导管口A处有气泡冒出

Ⅱ.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停止加热时,应先:

然后:

①为了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Ⅲ.将红热的铁丝置于充满氧气并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

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集气瓶盛少量水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元素与氮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手拿试管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D.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生石灰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

B.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的石灰浆防止冻伤

C.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用聚氯乙烯塑料作电线外面的绝缘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绿色植物体主要由C、H、O等元素组成,在戈壁沙漠中绿色植物无法生长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中缺少

A. O2 B. H2O C. CO2 D. 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是氧、碳、氢、氮

B.食用铁强化酱油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D.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