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B、C、D、F、W均为氧化物,W和D组成也相同,W有消毒作用;X、Y、G均为单质,E是有机物;已知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和水,因此A是碱式碳酸铜,B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D是水;过氧化氢在氧化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因此W是过氧化氢溶液,X是氧气;C和F组成相同,因此F是一氧化碳;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变的是一氧化碳;关于反应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可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因为光合作用不产生热量;水是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
解答 解:(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B、C、D、F、W均为氧化物,W和D组成也相同,W有消毒作用;X、Y、G均为单质,E是有机物;已知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和水,因此A是碱式碳酸铜,B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D是水;过氧化氢在氧化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因此W是过氧化氢溶液,X是氧气;故答案为:Cu2(OH)2CO3;H2O2;
(2)C和F组成相同,因此F是一氧化碳;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变的是一氧化碳;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
(3)关于反应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可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因为光合作用不产生热量;故答案为:A;
(4)过氧化氢在氧化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因此,氧化铜起催化作用,故答案为:催化作用;
(5)水是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点评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 |
B. | 丁为有机物,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 |
C. | 该反应中甲、乙计量数比为1:1 | |
D. | 该反应属置换反应,反应后碳元素化合价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Na2SO4 BaCl2 NaNO3 NaCl | B. | KNO3 BaCl2 Na2CO3 HNO3 | ||
C. | FeCl3 HCl NaOH K2SO4 | D. | HCl CuSO4 KNO3 Na2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水,后缓缓加入浓硫酸并搅拌 | |
B. |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 | |
C. |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受热,后集中加热 | |
D. | 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