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如图所列各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原子是(  )
A.B.C.D.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最外层为8的原子具有稳定的结构,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解答.

解答 解: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是1,小于4易失去,性质不稳定,故A不符合题意;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性质最稳定,故B符合题意;
C、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不是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核内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不是原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目前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石油.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2011年9月,我国公安部统一部署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将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
B.“地沟油”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作为饭店的食用油
C.汽油中添加20%采用地沟油制备的生物柴油
D.支持废油回收技术,提高地沟油检验手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012年1月,广西河池宜州市龙江发生镉浓度超标事件.镉(Cd)是一种重金属,长期食用含镉的大米或饮用含镉的污水,容易造成“骨痛病”.镉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会取代骨骼中的钙,使骨骼严重软化.
(1)镉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镉超标会对人的肾脏带来不利影响,则镉属于人体内的D
A.常量元素  B.微量元素  C.非必需元素  D.有害元素
(2)工作人员向河中投放生石灰和氯化铝,中和过滤河内超标的镉,降低镉浓度.请写出生石灰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该反应过程中是放热 (填“吸”或“放”)热的.
(3)要测定中和过滤后的河水PH值,其测定的最简便方法是取样,将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硫酸亚铁溶液点到pH试纸,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生活中常见的如图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矿泉水
B.
苏打水
C.
  白醋
D.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化学式和类别三者对应正确的是(  )
A.熟石灰 CaCl2 B.纯碱 NaOH 碱
C.水银 Ag 单质D.醋酸 CH3COOH 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点燃条件下,M和N反应生成X和Y.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 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MNXY
微观示意图
A.M、X、Y均为化合物
B.M中碳、氢、氧三种元索质量比为12:3:8
C.在该反应中,生成X和Y的质量比为9:22
D.在该反应中,消耗掉M和N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如图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3)由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可知,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排在第周期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为了探究某脱氧剂的成分(由两种单质组成)及利用该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脱氧剂成分
【实验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有红棕色固体生成.
【实验猜想】根据颜色变化,猜想该脱氧剂中含有Fe(填化学式).
【验证猜想】验证的方法为:用磁铁吸引或加入盐酸有气泡.
【实验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已验证的成分分离.取剩余固体与少量CuO混合,置于图1所示装置中加热.一会儿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该脱氧剂中还含有C(填化学式).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Ⅱ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使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体积为2mL),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
(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注射器原来的空气的体积、反应后注射器活塞进入后显示剩余气体的体积.
(2)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计算得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实验对比】
实验室常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3).步骤如下:
(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3)燃烧结束,冷却的室温.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
【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氧气含量太少时,可燃物无法燃烧.
【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不受氧气含量多少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