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有关粒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一定等于10B.X可能为13
C.该粒子可能为氖原子D.X小于10时为阴离子

分析 (1)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解答;
(2)依据核外电子数小于核内质子数时为阳离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化学反应中易失掉电子可得核外电子数是10的离子情况;
(3)依据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时为阴离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可得核外电子数是10的离子情况;

解答 解:
A、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2+8=10;X可能等于10,故错误;
B、当x>10时,核外电子数小于核内质子数时为阳离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化学反应中易失掉电子可得核外电子数是10的离子情况,所以该结构可以是钠、镁和铝原子形成的离子;故其离子符号为Na+、Mg2+、Al3+;X可能为13,故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2+8=10;X可能是氖原子,故正确;
D、当x<10时,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时为阴离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可得核外电子数是10的离子为氧、氟等离子,离子符号为O2-、F-;正确.
答案: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解题的依据是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以及核外电子数相关特点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
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和BCFG
A.酒精灯B.药匙C.玻璃棒 D.漏斗
E.铁架台F.量筒     G.胶头滴管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
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选填“>”、“<”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E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4)t2℃时,5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
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常温下稳定
C.氖气可制航标灯-通电时能发出带颜色的光
D.二氧化碳可制碳酸饮料-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1)前不久,某市举办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禁毒展览.从大麻叶中提取的一种毒品,叫大麻酚,它的化学式为C12H26O2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①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2.  ②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2:13:16.
(2)已知Ca(OH)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现将一饱和Ca(OH)2溶液温度升高10℃(不考虑水的挥发),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久置的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其瓶塞附近往往有一层白色粉末,取该粉末于表面皿中,滴入盐酸,有气泡出现.产生气泡的原因是这种粉末中含有(填物质名称)碳酸钙,请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是气球胀大.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
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氯化钠(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氢氧化钠.(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小林猜想正确.
小红猜想正确.
小云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以下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的示意图.

(1)图示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C(填字母).
(2)若用表示氮原子,则表示2N(填化学符号).
(3)1个 A分子中共含有4 个原子.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4)该图代表的微观含义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
(D2O)可作原子能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和传热介质,重水中的重氢原子(D)核内有一个质子、一个中子,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5)硫氧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D.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物质分类、鉴别、转化、除杂方案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分类B.物质的鉴别
酸:HNO3  CH3COOH  
碱:NH3•H2O   KOH
盐:KMnO4   NaNO2
①MgCl2溶 液、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②Na2CO3溶液、Ca(OH)2溶液、盐酸、BaCl2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C.物质的转化D.物质的除杂
FeCl3→Fe(OH)3→FeCl3
NaOH→Na2CO3→NaOH
除去粗盐中的Ca2+ Mg2+ SO42-和泥沙所加试剂的顺序为:加过量的NaOH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加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加适量的盐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若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A”、“B”或“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大理石或石灰石,在②中应加入稀盐酸.如果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a端进入(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甲物质;
(2)M点表示的意义是在该温度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70g分别加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乙物质;
(4)t1将℃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填“>”、“=”或“<”).
(5)t2℃时,将25g甲放入100g水中,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晶体析出,请你解释甲固体全部溶解的原因甲物质溶于水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