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选择一种试剂鉴别硝酸银、碳酸钠、亚硫酸钠、硝酸钡四种物质(  )
A.H2SO4B.HClC.Cu(OH)2D.Ca(OH)2

分析 将四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必须能与四种溶液发生反应,出现四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硫酸和硝酸银、硝酸钡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B、盐酸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亚硫酸钠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硝酸钡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
C、氢氧化铜和四种溶液都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D、氢氧化钙和硝酸钡、亚硫酸钠都没有明显的现象,不能鉴别;
故选项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分别为Ca(OH)2、Na2CO3、稀盐酸、NaCl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它们,现将这四瓶无色溶液分别标号为A、B、C、D,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邀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A、B、C、D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药品】失去标签的四瓶溶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仪器】试管、橡胶滴管、烧杯等.
【收集证明】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分别取A、B、C、D溶液少量于试管中,两两混合A、B混合产生大量气泡,C、D混合无明显现象 A、B是Na2CO3、稀盐酸溶液中的一种,
C、D是Ca(OH)2、NaCl溶液中的一种
(2)各取A、B、C、D溶液于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两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A、D变红,B、C无明显现象A为Na2CO3溶液;
C为NaCl溶液;由此区分出B、D溶液
【反思与体会】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
【继续探究】
将实验操作(2)实验后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静置后发现,烧杯底都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应补充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A.H2SO4 NaCl Na2CO3 CaCl2B.HCl NaOH CuSO4 MgSO4
C.Na2CO3 K2SO4 BaCl2 HClD.NaNO3 HCl CaCl2 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CO 是工业中重要的还原剂,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中采用CO和CuO作为反应物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一】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C 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处点燃的目的是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D 处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2CO2
②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D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B 处酒精灯
B.C 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C.实验中若通入 28g 一氧化碳可生成 64g 铜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之一是防止铜被氧化
③甲同学认为 A 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 A 可达到同 样的目的,理由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前已经通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
【探究活动二】甲同学不小心将探究一得到的部分红色固体洒落到稀硫酸中,发现溶液的颜色由无色
变为蓝色.两位同学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感到不解,向老师求助,老师向他们提供了以下 资料,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究红色固体的成分.
【资料】
Ⅰ.氧化铜被还原的过程可能会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 也能被还原成铜;Ⅱ.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Ⅲ.Cu2O+H2SO4═CuSO4+Cu+H2O
结合刚才的实验现象,两位同学对红色固体的成分提出两种猜想:猜想①:是Cu2O和Cu; 猜想②:是Cu2O.
经过讨论交流,两位同学再次实验,并采取了不同的方案验证了猜想.
【方案一】.

①操作A为过滤,加过量硫酸的目的是使氧化亚铜完全反应,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硫酸铜,洗涤的目的是除去铜表面的杂质.
②大家通过以上数据计算并判断出猜想①成立,请你帮他们计算红色固体a中Cu2O的质量为2.88g.(无需写出计算过程)
③老师看了小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后,高度赞扬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设计,并指出两位同学
的实验过程中若出现以下失误,会使红色固体a中Cu2O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ABC
A.稀硫酸量不足
B.反应后未洗涤剩余的红色固体就直接进行了干燥
C.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剩余红色固体
D.将红色固体b转移到天平上时有少量洒落
【方案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也能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甲乙同学经过计算验证出猜想①正确,请你写出CO与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CO$\frac{\underline{\;高温\;}}{\;}$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有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及稀盐酸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为鉴别它们设计实验如下: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其中的三种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剩下的最后一种溶液.下列推测的现象或结论中,错误的是(  )
A.若三支试管中都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硝酸银溶液
B.若三支试管中的观象分别为产生气泡、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则最后加的是稀盐酸
C.若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
D.若两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钡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gZn,充分反映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质量为ng,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不可能呈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在空气中铝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2)铁制品在下列情况:①潮湿空气中②部分浸入食盐水中③干燥的空气中,最易生锈的是②(填序号). 
(3)用下列方案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是①④(填序号).
①Al、Cu、FeSO4溶液         ②Cu、Fe、Al2(SO43溶液
③Al2(SO43、FeSO4溶液 Cu   ④Al2(SO43溶液、CuSO4溶液、Fe
(4)某化学小组向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若滤液为蓝色溶液,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AgNO3
②若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Al(NO33、Zn(NO32
(5)铁、铜的混合物6g与100gCu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干燥的固体6.8g,则所用Cu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集气瓶.
(2)实验室选择装置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气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可以选择装置AD(填字母)组合来制取并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了.
(4)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实验室里,常用盐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实验室制取SO2选择的发射装置是A(填字母),若选择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该从a(填“a”或“b”)进入.实验结束后,剩余的SO2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的目的是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请填空:
(1)氟元素(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可判断出x的数值为9;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填“得”或“失”),所以氟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1价.
(2)氢元素与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氟化氢,其化学式为HF;常温下,氟气(F2)是一种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氟化氢和氧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