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包装内充N2以防腐,因为N2的化学性质 。
(2)“双吸剂”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可延长食品保质期,因为铁粉可与H2O和
反应。
(3)生石灰可用做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4)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氧可将牛乳中的溶解氧经酶促反应除去,从而保护鲜奶中的Vc和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质,延长鲜牛奶的保质期。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重要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向5mL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溶液pH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字母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分子个数都不发生变化
B.此反应过程中只有物质变化,没有能量变化
C.在任何条件下,H2和Cl2均不能大量共存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2 g H2和71 g Cl2发生反应可生成73 g 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水浇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NaOH溶液,旋紧瓶盖,振荡 | 塑料瓶变瘪 | CO2能与NaOH反应 |
B | 向某白色粉末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 白色粉末消失,产生气泡 | 白色粉末是Na2CO3 |
C | 向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 | 溶液无明显现象 | 恰好完全反应 |
D |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 该气体中含H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由Ca(OH)2为原料制得,制备流程如下:
(1)原料中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NH4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 0.1%)。
(2)请将搅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aCl2 + H2O2 + 2NH3·H2O + 6 = CaO2·8H2O↓+ 2NH4Cl。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能制氧气的呼吸面具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
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2Na2O2 + 2H2O ═ 4NaOH + O2↑ ②2Na2O2 +2CO2 ═ 2Na2CO3 + O2
(2)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 CaCl2 ═ CaCO3↓ + 2NaCl。
同学们对用过一段时间后的面具中的固体成分产生兴趣。
[猜想与假设]
固体可能为:①Na2CO3;②NaOH和Na2CO3;③Na2O2和Na2CO3;④ 。
为了确定用过一段时间后呼吸面具中的成分,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Ⅰ: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看到 ,证明固体中有Na2O2。
实验Ⅱ: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实验Ⅲ: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变成 ,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
通过上述实验,有些同学认为其中有些不妥的结论。
(1)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Ⅱ并不能确定固体中含有Na2CO3。如何改进此实验? 。
(2)还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Ⅲ也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要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把三种金属片(足量)依次插入同一瓶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根据现象即可验证出来。则插入的顺序是( )
A.Mg、Fe、Cu B.Cu、Fe、Mg C.Mg、Cu 、Fe D.Fe、Mg、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