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通过学习化学,我们知道了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猛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1)E处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2)若用图1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颗粒进入水中.
(4)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2: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甲(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选填“a”或“b”)端导入;若要使用丙瓶中已集满的氧气,水应从a(选填“a”或“b”)端导入.
(5)某实验小组对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序123456
1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mL303030303030
二氧化锰粉末的用量/g0.10.30.50.70.91.1
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用的时间/s1774222
从实验数据可知,本实验中二氧化锰粉末的最佳用量是C.
A.0.3g           B.0.5g          C.0.7g           D.0.9g.

分析 (1)根据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解答;
(2)根据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解答;
(3)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以及氧气制取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4)根据分液漏斗、注射器能够控制液体药品的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b端进入进行分析.
(5)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二氧化锰的最佳用量.

解答 解:(1)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2)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为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颗粒进入水中,使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色.
(4)注射器能够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进而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因此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甲装置;
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水,气体应从b端导入,水从a端排出,为排水法收集氧气;
若要使用丙瓶中已集满的氧气,水应从a端导入.
(5)从实验数据可知.本实验中二氧化锰粉末的最佳作用量是0.7g.
故答案为:(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2)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②集气瓶;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颗粒进入水中.
(4)甲;b;a;
(5)C.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
(2)水蒸发是物理变化,因为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3)酒精溶液是混合物,水是纯净物,是因为酒精溶液中含有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而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一种分子;
(4)液态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其原因是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
(5)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水结成冰
C.木炭燃烧D.衣橱中卫生球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厨房里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液化气燃烧B.铁锅生锈C.开水沸腾D.蔬菜腐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观察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写元素名称),其原子的质子数为8.
(2)图中X的值为10,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原子的元素是Ne(填元素符号).
(3)镁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它与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符号为MgCl2,构成此物质的离子符号为Mg2+和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六种途径制得氧气:在这六种方法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填序号);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途径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3),(4),(5)写过程)
(1)丙氨酸由4种元素组成.
(2)丙氨酸中C、H、O、N元素的质量比为36:7:32:14.
(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4)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5)17.8克丙氨酸中含氧元素质量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④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金属元素
C.④是一种阳离子D.②容易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氧气与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B.酒精与白酷:闻气味
C.铜绿与二氧化锰:看颜色D.硬水与软水: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