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下表思考:

(1)把空气冷却到-200℃,它呈气态还是呈液态?当升温到-195.8℃时有哪种气体逸出?剩余的主要是什么物质?

(2)上述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答案:
解析:

(1)液态,氮气,氧气;(2)物理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3、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固体.小明同学发现往水中投放过氧化钙时产生气泡.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小明同学与本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可能是氧气.
【设计实验】为研究反应后生成何种气体,小明使用如右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氧气
,假设成立.由此可知运输鱼苗时,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的主要目的是
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供鱼苗呼吸

【实验反思】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明认为过氧化钙与过量水反应,还应产生某种含有钙元素的产物.开始小明假设该产物为CaO,但通过思考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设,并重新假设生成的含钙化合物为Ca(OH)2.请解释小明否定原假设,建立新假设的理由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O→Ca(OH)2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小明的新假设,并填入下表空格中:

经实验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只生成上述两种产物,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2+2H2O→2Ca(O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5?扬州)小霖、小磊、小娴三位同学一起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称取5.0g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量黑色固体产物质量为3.6g.
他们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了以下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铜;②可能是炭粉;③可能是氧化铜和炭粉的混合物.
他们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氧化铜和炭粉都是黑色固体.
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氧化铜和炭粉都是黑色固体.

(1)小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物质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如果猜想①正确,现象应是
试管中溶液变蓝色,黑色固体消失
试管中溶液变蓝色,黑色固体消失

(2)小磊进一步思考后,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他的理由是
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碳
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碳

(3)小娴通过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排除了猜想②,她的理由是
5.0gCu2(OH)2CO3含碳元素的质量:
12
222
×5.0g
=0.27,因为0.27g<3.6g,故②错误
5.0gCu2(OH)2CO3含碳元素的质量:
12
222
×5.0g
=0.27,因为0.27g<3.6g,故②错误

(4)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若证明某黑色粉末确有氧化铜和炭粉组成.请设计实验,完成下表:
步      骤 现      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取黑色粉末放于试管中加强热,并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取黑色粉末放于试管中加强热,并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CuO+C
 高温 
.
 
2Cu+CO2↑,Ca(OH)2+CO2=CaCO3↓+H2O
2CuO+C
 高温 
.
 
2Cu+CO2↑,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产生了兴趣,甲乙两组同学围绕这瓶氢氧化钠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①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②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②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如果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变质,甲组同学认为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后,溶液应呈无色,乙组同学思考后认为甲组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原因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③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CaCl2=2NaCl+CaCO3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向过滤后的滤液中滴入
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
变红
变红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①甲组同学:称取20.00样品,放入过量的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②乙组同学:称取20.0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任选一组写出计算过程)
交流与反思
交流与反思

(1)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
样品中有水,无法测出样品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样品中有水,无法测出样品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2)小明又重新设计新方案:先用电子秤准确称取20.00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70.00g,再把175.00g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95.00 120 145 170 192.8 215.6 240.6
(2)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40.0%
40.0%

(不要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化学教研室 题型:058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它可以为人类提供许多重要的物质,例如:可从海水里提取大量的各种盐类物质。但海洋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200412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所发生的百年罕见的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造成了东南亚、南亚和非洲部分国家近十几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世界近百年来死伤最惨重的灾难。请你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后回答:

1)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

D.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降低

2)经测定:直接提取的海水中含NaCl3.5%,从海边上打的深井中所提取的海水中含NaCl8%。你认为最好选择那种海水作原料进行晒盐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晒出盐后的母液又称卤水,其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钾等物质。请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出从卤水中提取较纯氯化钾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从卤水中提取较纯氯化钾的方法的判断,请你说出:

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粗盐提纯的大致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啸的发生是______________变化。针对如何避免再次的海啸所引发的伤亡和损失,请你提出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氯化镁                硫酸镁                氯化钾

温度       40       80       40        80       40       80

溶解度g

(约数)    60         75         50         40         30         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