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同学参观首都博物馆,欣赏了很多凝聚着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艺术作品。
(1)他们看到很多书法作品虽然历经千百年仍字迹清晰,这是因为墨汁中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__________。(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下同)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2)在青铜器表面有一些绿色的固体,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同学们推断,铜绿的形成与空气中的O2和___________有关。
A.N2 B.CO2 C.H2O D.稀有气体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承德县期末)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4 | 10 | 1 | 21 |
反应后质量/g | 0 | 12 | 15 | 待测 |
且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Y和Z,生成物是X和Q
B.反应后生成15gZ
C.参加反应的Y与Q的质量比是1:1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备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3)若用A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收集氧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冰雪融化 C.香水挥发 D.干冰升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实验目的】验证煤中含有碳元素,检验是否含有硫元素
【查阅资料】
①已知煤完全燃烧后,其中的碳和硫元素基本都转化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②二氧化碳与高锰酸钾不反应。
③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其中X的化学式是: 。
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为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甲同学认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于是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结论与反思】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
(2)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
(3)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供给呼吸 B.用作气体肥料 C.生产碳酸饮料 D.用于制造舞台烟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汽油 B.二氧化锰 C.淀粉 D.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它由Cu、Fe2O3两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
猜想①:只有Cu;猜想②:只有Fe2O3;猜想③:是Cu、Fe2O3的混合物
同学们为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如图1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段时间CO,然后再加热,目的是 .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 反应后 |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 |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丁同学分析表中的数据后,认为猜想③成立,则红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 ?(写出计算过程)
(3)小林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A和B的连接,你认为是否需要 ?为什么? .
从环保的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你的改进方法是 .有同学设计了用如图2装置代替原装置,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①吸收二氧化碳;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