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如图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若实验室选择B和C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反应类型).
(3)只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依据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了.

分析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氧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固体+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用A装置,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生成物是氯化钾和氧气;
(2)B装置中发生的反应常温可以进行,不需要加热,故可选择双氧水制取氧气;
(3)CO2密度比空气的大,可溶于水,故可选择制取装置;了解验满方法.

解答 解:(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氧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固体+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用A装置,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生成物是氯化钾和氧气;所以答案应填写:A; 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B装置中发生的反应常温可以进行,不需要加热,故可选择双氧水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该反应是典型的“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3)CO2密度比空气的大,可溶于水,故只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了;
故本题答案为:(1)A; 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分解;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了.

点评 掌握正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和实验步骤及其各注意事项;了解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正确熟记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其过程如Ⅰ所示,合成气中的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物质C和D,其微观过程如图Ⅱ所示.
(1)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会形成酸雨,煤的气化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气化炉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D(填字母序号).
(2)C是一种清洁燃料,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3)在反应A+B→C+D中,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为确保生命安全,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是(  )
A.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C.厨房内管道煤气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各组内的物质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纯碱、火碱B.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
C.盐酸、氯化氢、食盐D.冰、干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面是小爽总结的安全常识,请你指出其中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将水倒入浓硫酸中B.在加油站附近--严禁吸烟
C.煤气泄漏--严禁开关电器设备D.逃离火灾现场--用湿手巾捂住口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日报污染指数的项目包括CO2
B.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空气中O2的质量分数约为21%
D.分离液态空气可制得无色氮气和淡蓝色的液态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生活与化学有密切的关系,选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成分之一,也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NaHCO3
(2)电瓶车中的电瓶大多为铅酸电池,其中含有一种酸是H2SO4
(3)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该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微粒Na+、Cl-
(4)中和土壤酸性的碱是Ca(OH)2     
(5)电解水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H、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在不同物质中“旅行”.
(注:“→”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已知物质乙所含元素种类比物质甲多,请完成如图所示的“旅行”.
(1)若该图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写出路线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写一个),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该图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写出其中任意一个线路对应的反应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氧气可用于急救病人的呼吸
C.氮气用作瓜果保护气D.石灰石分解制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