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置换反应

B. 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C. 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

D. 化学方程式为:HCO+O2===CO2+H2O

B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2O+O2CO2+H2O 。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CH2O+O2CO2+H2O不属置换反应,错误;B、该反应能将甲醛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正确;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由甲醛的化学式可知甲醛不属氧化物,错误;D、该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同学对CaH2的制备和性质进行探究。

【阅读资料】①用H2与钙加热制得CaH2 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 ③CaH2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也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

【CaH2的制备】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CaH2实验结束后,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有气泡产生,在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显__________色。该同学据此判断:实验中确有氢化钙生成,其他同学提出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H2的性质探究】  取少量上述制得的CaH2 样品加入到足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3)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_________(写化学式)。

(4)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 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定量分析】

取制得的CaH2样品1g(杂质为未反应完的Ca)加入到足量的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CaCO3质量为2.4g,则该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吸收水蒸气 蓝色 可能是钙和水反应 H2 Na2CO3+Ca(OH)2= CaCO3+2NaOH 无明显现象 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 84% 【解析】本题在对CaH2的制备和性质进行探究的情境下考查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酸、碱、盐的性质和化学综合计算,综合性较强。首先分析题目中所给的信息,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对信息加以整合,依据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CaH2的制备:(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 题型:单选题

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是学习化学一种有效的方法。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 氧化反应只能有一种物质生成 D. 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肯定有氧气

B 【解析】 A.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CaO+H2O═Ca(OH)2,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故错误;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故正确; C.氧化反应不一定只有一种物质生成,如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故错误; D.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氧气,如碳酸→水+二氧化碳,故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等进行如下分类。

(1)上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

A.交叉分类法B.树状分类法

(2)以H、O、S、N、K、Cu六种元素中任意两种、三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化合物,可以有酸、碱、盐、氧化物等。

①从上述物质中选出一种含H、O、N元素的盐,写出其在水溶液中离子的符号_____。

②从上述物质中元素最高价含氧酸及碱(含Cu元素)中各选出一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下列4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3种不同,且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A.CaO、Na2O、CO2、CuO B.H2、C、P、Cu

C.O2、Fe、Cu、Zn D.HCl、H2O、H2SO4、HNO3

以上四组物质中与其他物质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A.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BNH4+、NO3-Cu(OH)2+H2SO4=CuSO4+2H2OCO2CuO2H2O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常见的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是一个确定范围内的物质之间所包含的关系属于树状分类法,故选B; (2)①含H、O、N元素的盐是硝酸铵,硝酸铵在水溶液中离子的是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文)人们可从铁钛矿(主要成分FeTiO3)制取金属钛(Ti),其在一定条件下的主要反应有:①FeTiO3+H2=Fe+TiO2+H2O②TiO2+2C+2Cl2=TiCl4+2CO;③TiCl4+2Mg=2MgCl2+T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的H2被还原

B. 反应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 反应③是复分解反应

D. 反应②Cl2中的“Cl”得到电子

D 【解析】 根据物质得到氧被氧化,反应前后钛元素化合价,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以及反应类型的定义,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氯气分子中的氯原子反应后成为氯离子分析。 A、反应①中的H2夺取FeTiO3中的氧元素生成了水,氢气被氧化,错误;B、反应②中二氧化钛中钛元素化合价为+4价,生成物四氯化钛中钛元素化合价为+4价,钛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错误;C、反应③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一定条件下,RO3 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2RO3n-+F2+4OH-=2RO42-+2F-+2H2O,从而可知在 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B 【解析】 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RO3n-+F2+2OH-=RO4-+2F-+H2O,利用电荷守恒确定n的值,再利用化合价计算的原则来求R元素的化合价。 由离子方程式RO3n-+F2+2OH-=RO4-+2F-+H2O可知,反应后1个RO4-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2个F-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反应前2个OH-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根据反应前后的电荷守恒,可判断n=1,则离子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Y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______。

(3)该实验得出氢氧化钠的性质有______。

分子在不断运动 HCl + NaOH == NaCl + H2O 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解析】 (1)Y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扩散到Y烧杯中,与溶液中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2)Y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是由于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3)该实验得出氢氧化钠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的是

A. 木炭 B. 镁条 C. 红磷 D. 铁丝

A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释放大量的热,生成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错误;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错误; C、红磷在氧气剧烈燃烧,生成白烟,释放大量的热,故错误;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第三单元课题2《海水“晒盐”》 练习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

(2)50℃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精确到0.1%)

(3)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

A=C<B饱和33.3%升温或加入C物质 【解析】 试题(1)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C<B.(2)50℃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25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3%.(3)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升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