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I.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II.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III.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 甲组的探究 | 乙组的探究 |
[提出问题] |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
[做出猜想] |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
[实验验证] |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_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 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___7,证明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中的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统一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四种化肥样品中,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
A.硫酸钾 B.磷矿粉 C.氯化铵 D.硝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贵定县旧治农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工厂要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假设杂质不含铁元素)来炼制生铁。若要炼制含铁96%的生铁63 t,假设在炼制过程中损失10%铁元素,则理论上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贵定县旧治农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5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P点的意义是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3)使30℃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 一种方法是
(4)使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5)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贵定县旧治农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丝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
A. 延展性
B. 导电性
C. 导热性
D. 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贵定县旧治农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白炽灯泡里的灯丝是钨丝,因为钨是( )
A. 熔点最高的金属
B.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材料
C. 延展性最好的金属
D. 容易冶炼、价格低廉的金属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罗甸县茂井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 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 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 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 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县城城区五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如图所示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 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大的是A
B. t1℃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至t1℃,析出溶质的质量B>A=C
C. 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