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1. A.
    纸张燃烧
  2. B.
    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3. C.
    把锌片投入到稀硫酸中
  4. D.
    海水经过蒸馏成为可以饮用的蒸馏水
D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A、纸张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即碱式碳酸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锌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用海水获取蒸馏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故选D.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精英家教网
(1)如图1是金属铜的一个应用实例,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
(2)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锈蚀,原因是铝有“自我保护”作用,产生致密的保护膜,铝在空气中“自我保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制品很容易锈蚀.
①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
B.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不能说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D.该实验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②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除了保持其清洁干燥或在其表面形成保护膜外,还可以
 

(4)若只用一种金属单质,两种盐溶液,来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则验证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完成“铜树”实验时,先要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膜,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若用稀盐酸处理,当看到
 
现象时,表明氧化膜已被破坏.
(5)合成气(CO和H2)可用于制备被称为21世纪新型燃料的二甲醚(CH3OCH3),还可用于冶炼金属,其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图3如下:
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过程中CO和H2按分子个数比1:2进行反应,制得二甲醚时,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
 

②根据示意图中标示的物质,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反应,其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图1是利用金属具有
导电性
导电性
性的实例.
(2)生活中使用的大多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 良性能,例如钢的硬度比纯铁
(填“大”或“小”).
(3)铁制品很易锈蚀,某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①此实验中蕴含的化学思想方法是
对比法
对比法
.②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BC
BC

A.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
B.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不能说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D.该实验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4)若用“一种金属单质,两种盐溶液”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则验证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Cu+2AgNO3=Cu(NO32+2Ag
.用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完成“铜树”实验时,先要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膜,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用砂纸打磨
用砂纸打磨
,若用稀盐酸处理,当看到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时,表明氧化膜已被破坏.
(5)合成气(CO和H2)不仅用于制备被称为21世纪新型燃料的二甲醚(CH3OCH3),同时还用于冶炼金属,其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图如图3:
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过程中CO和H2按分子个数比1:2进行反应,制得二甲醚时,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
H2O
H2O

②根据示意图中标示的物质,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反应,其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检验高温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空气和水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供给呼吸
供给呼吸
,它还能
支持燃烧
支持燃烧
(填写氧气一种用途).
(2)自然界的水中常含有泥沙、悬浮物、可溶性钙和镁等的化合物及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某自来水厂净化过程步骤如下:河水(硬水)→加明矾→过滤→活性炭→通氯气→自来水配送.
(3)能加速悬浮物沉降的步骤为
加明矾
加明矾
;  ②能杀菌、消毒的步骤为
通氯气
通氯气

(4)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
吸附
,过程中发生了
物理
物理
变化;
(5)“过滤”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①③④⑦
①③④⑦
(填序号)①带铁圈的铁架台 ②酒精灯③漏斗 ④玻璃棒 ⑤量筒 ⑥蒸发皿⑦烧杯,如果实验时过滤后,效果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
滤纸破了或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破了或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6)经以上步骤净化后的水是
硬水
硬水
(“硬水”或“软水”),要检验你的说法是否正确操作是
加入肥皂水,如果泡沫多浮渣少
加入肥皂水,如果泡沫多浮渣少
,则此水为软水;如果是硬水,人们最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加热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海安县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填空题

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下图是金属铜的一个应用实例,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性。

(2)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锈蚀,原因是铝有“自我保护”作用,产生致密的保护膜,铝在空气中“自我保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铁制品很容易锈蚀。
①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
B.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不能说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D.该实验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②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除了保持其清洁干燥或在其表面形成保护膜外,还可以      
(4)若只用一种金属单质,两种盐溶液,来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则验证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完成“铜树”实验时,先要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膜,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若用稀盐酸处理,当看到_________现象时,表明氧化膜已被破坏。
(5)合成气(CO和H2)可用于制备被称为21世纪新型燃料的二甲醚(CH3OCH3),还可用于冶炼金属,其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过程中CO和H2按分子个数比1∶2进行反应,制得二甲醚时,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         
②根据示意图中标示的物质,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反应,其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如图1是金属铜的一个应用实例,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性.
(2)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锈蚀,原因是铝有“自我保护”作用,产生致密的保护膜,铝在空气中“自我保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铁制品很容易锈蚀.
①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______.
A.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
B.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不能说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D.该实验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②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除了保持其清洁干燥或在其表面形成保护膜外,还可以______.
(4)若只用一种金属单质,两种盐溶液,来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则验证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完成“铜树”实验时,先要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膜,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若用稀盐酸处理,当看到______现象时,表明氧化膜已被破坏.
(5)合成气(CO和H2)可用于制备被称为21世纪新型燃料的二甲醚(CH3OCH3),还可用于冶炼金属,其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图3如下:
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过程中CO和H2按分子个数比1:2进行反应,制得二甲醚时,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______.
②根据示意图中标示的物质,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反应,其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