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1)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2:1或1:2
(2)每个生成物的分子是有3个原子构成
(3)观察图,你能得到化学变化的微观结论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等.(写一个即可)

分析 (1)由图示可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什么,此反应类型等;
(2)由图示可以看出,生成物的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本题.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解答 解:(1)由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
(2)由图示可以看出,生成物的分子中含有的3个原子;
(3)由图示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此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等;
故答案为:
(1)1:2或2:1;(2)3;(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等.

点评 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分子个数比、从微观图中 获取信息等都是本题考查的内容.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三个氢原子3H;
(2)四个氯离子4Cl-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O;
(4)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5P2O5
(5)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CO2
(6)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stackrel{+3}{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M、N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在反应一段时间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物质XYMN
反应前质量(g)20202020
反应后质量(g)20251817
A.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B.X一定是此反应中的催化剂
C.此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参加反应的M与N的质量比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干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干冰的化学式是CO2
B.干冰和冰都可以制冷,是因为它们的组成相同
C.大量使用干冰作制冷剂可能会加剧“温室效应”
D.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30%双氧水的质量(g)加入的水的体积(mL)二氧化锰质量(g)收集时间(s)
110405200
220305100
33020567
(1)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B(填编号).

(2)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stackrel{二氧化锰}{→}$氢水+氧气.
(3)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应为5g.
(4)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4分,全卷总分不超过60分】
(5)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图中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请设计改进实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氖原子2Ne;②3个亚铁离子3Fe2+
③铵根离子NH4+;④标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4}{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Na2CO3)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11g,加入到盛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56.6g.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下列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B物质的化学式H2O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D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此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
C.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生成的两种物质中有一种属于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岑溪市我家,环境靠大家”,为保护岑溪的美好环境,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
A.将垃圾倒入河中随水流走B.分类回收固体废弃物
C.农村推广使用沼气D.加强植树造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