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煮沸.

分析 根据生活中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和硬水的软化方法分析回答.

解答 解: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多的是硬水;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和硬水的软化方法等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是小明检验溶液pH的操作,所用镊子是杠杆(答一种机械名称),它的特点是阻力臂长,动力臂短.小明检验溶液pH的操作是错误的,请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均为黑色固体单质,D为紫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棕色粉末,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CO2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4)反应④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是冶炼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若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
(2)乙是电解水的实验,与电源正极连接的b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丙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小明同学选择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丙所示进行实验,选择的试剂Ⅱ是稀盐酸,欲验证上述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是B.(填字母)
A、石蕊溶液   B、铜片   C、碳酸氢钠粉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现有下列初中化学常用的制取气体部分装置.请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上图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  ②铁架台.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B和C装置(填字母)来制取并收集.我市某中学小曹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小曹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frac{1}{2}$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frac{1}{2}$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a(填字母).

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60.5%,所以用“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来检验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不可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已知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M,一个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为N,求
(1)R的相对原子质量(用字母表达式).
(2)若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求R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B.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C.通过化合反应一定得不到单质
D.生成单质的反应,有可能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D(填编号);试管口塞棉花的原因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进入导管
(3)如用E装置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当看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4)实验室中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在加药品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
(5)收集氧气时,使用F(填编号〕所示的方法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也选用这种收集方法,理由是留有少量的水用于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有两种气体参加的化合反应: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②有金属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2HgO$\frac{\underline{\;\;△\;\;}}{\;}$2Hg+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