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实验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A图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若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则是由于A装置存在缺陷,其缺陷为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造成气体逸出;
(2)图B、C、D是探究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现象是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3)图E和F是探究哪种离子能促进H2O2分解的实验,现象是:E中产生大量气泡,F中没有明显现象,则促进H2O2分解的离子符号是Fe3+
【实验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下图的装置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

现象:①不通氧气时,A中白磷不燃烧
②不通氧气时,B中白磷不燃烧
③通氧气时,A中白磷不燃烧
④通氧气时,B中白磷燃烧
(1)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③④(填序号);
(2)A、B组合与C装置相比的优点是C装置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了P2O5对空气的污染.
【实验三】老师在课堂上说:“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用氢氧化钡溶液来进行验证,他们做了以下实验.
序  号操     作现  象结    论
实验一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
实验二向实验一的溶液中通入
适量的二氧化碳
产生白色沉淀,红色消失氢氧化钡溶液能与
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三另取氢氧化钡溶液,滴入
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钡溶液能与
碳酸钠溶液反应
结论:氢氧化钡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钙相似.
(1)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2+Ba(OH)2═BaCO3↓+2NaOH;
同学们将上述反应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他们决定对沉淀和滤液进行探究.
探究一:
【提出问题】沉淀能否与酸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白色固体不消失.
【实验结论】沉淀与酸不反应.
(2)有同学提出,根据“白色固体不消失”这一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硫酸钡也是白色固体;
探究二: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Ⅰ.只有氢氧化钠Ⅱ.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Ⅲ.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
【实验探究】
序号操作现象结论
实验四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
加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五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
加入几滴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红色不消失猜想Ⅲ成立
(3)有同学提出:实验四由于实验操作存在问题,导致结论不准确,该实验  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是加入的稀盐酸的量太少,现象不明显;
【反思交流】
(4)小组同学经分析、讨论后发现,只用一种溶液做一次实验,就可以验证猜想,该溶液是稀硫酸;
(5)在废液中滴加稀盐酸至红色消失(填写实验现象)时,表示废液已呈中性.

分析 实验一(1)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及可以从装置的漏气和气密性等方面分析原因解答;
(2)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解答;
(3)据已知条件分析解答;
实验二(1)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有冷水,有热水,有热水的必须能够燃烧,其它变量均相同,所以③④符合这一说法
(2)C装置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了P2O5对空气的污染;
实验三(1)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沉淀;
(2)碳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水、二氧化碳;
(3)实验四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如果稀盐酸的量过少,则现象不明显;
(4)加入稀硫酸,如果只是红色消失,则证明有氢氧化钠,如红色消失,且有沉淀生成,则一定有氢氧化钡,如红色消失,且有气泡生成,则一定有碳酸钠.
(5)稀盐酸与碱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显示无色.

解答 解:实验一(1)根据反应物是石灰石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的气密性都是经过检验的,观察装置看到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口与大气是相通的,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从管口逸到空气中装置的气密性都是经过检验的,观察装置看到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口与大气是相通的,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从管口逸到空气中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3)根据向下:E中产生大量气泡,F中没有明显现象分析,氯离子、钠离子不能使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加快,所以是铁离子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
实验二(1)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有冷水,有热水,有热水的必须能够燃烧,其它变量均相同,所以③④符合这一说法
(2)C装置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了P2O5对空气的污染;
实验三(1)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2+Ba(OH)2═BaCO3↓+2NaOH;
(2)碳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水、二氧化碳,硫酸钡也是白色固体;
(3)实验四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如果稀盐酸的量过少,则现象不明显;
(4)加入稀硫酸,如果只是红色消失,则证明有氢氧化钠,如红色消失,且有沉淀生成,则一定有氢氧化钡,如红色消失,且有气泡生成,则一定有碳酸钠.
(5)稀盐酸与碱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显示无色.
故答案为:实验一(1)CaCO3+2HCl═CaCl2+H2O+CO2↑、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造成气体逸出;
(2)CO2+Ca(OH)2=CaCO3↓+H2O;
(3)Fe3+
实验二(1)③④;(2)C装置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了P2O5对空气的污染;
实验三(1)Na2CO2+Ba(OH)2═BaCO3↓+2NaOH;(2)硫酸钡也是白色固体;(3)稀硫酸;(5)红色消失.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题中信息结合已学知识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只要认真分析,才能正确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回答正确的是(  )
A.将仪器a与d连接,可采用水湿润的办法,使a更易插入d中
B.图乙所示的操作不会造成液体飞溅
C.可利用装置丙丙制取二氧化碳实验
D.在图丙中为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可先用图丁中的f代替图丙中的长颈漏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是酸,A、F是碱,它们之间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A+B→C+D    ②C+F→A↓(红褐色)+Na2SO4    ③E+B→C+D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Fe(OH)3;BH2SO4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2Fe(OH)3+3H2SO4═Fe2(SO43+6H2O;
反应②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保险粉”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SO3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Na2S2O4需要干燥密闭储存
D.该反应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汽车车体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氧气和水蒸气接触而生锈.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含有H2SO4、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一些盐类物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部分产物省略).请结合实际方案回答:

操作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或Fe+CuSO4=Cu+FeSO4(写1个),A~F中含铁元素的有(填序号)ABCDE.
(3)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980t含Fe2O380%的赤铁矿,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是560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8.如图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中的水已略去).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B、D、C、I是氧化物,F是含钠的化合物,H、J是黑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D、F的化学式:ACaCO3;FNaOH;KCu.
(2)指出反应②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工业炼铜(举一例说明).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Na2CO3+Ca(OH)2=2NaOH+CaCO3↓.
(4)举一例B的用途干燥剂;将C、I两种氧化物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澄清石灰水(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表数据是相应物质的近似pH,其中一定呈碱性的是(  )
(6.57.5)(4.04.4)(2.03.0)(9.510.5)
A.饮用水B.番茄汁C.柠檬汁D.液体肥皂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5g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已知ABCD分别为H2SO4、NaOH、CuCl2和CuO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
(1)D物质的名称:氯化铜.
(2)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H2O,属于复分解反应,也称中和反应.
(3)写出H2→Fe的化学方程式:3H2+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H2O,属于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