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鸡蛋清凝固,铝制品压制铝箔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燃放烟花
C.铁水铸成锅 灯丝熔断D.粉笔写字  食醋除水垢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鸡蛋清凝固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铝制品压制铝箔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燃放烟花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C、铁水铸成锅、灯丝熔断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D、粉笔写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醋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可燃冰”、干冰、冰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可燃冰、冰B.干冰、可燃冰C.干冰、冰D.三种都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方案二(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
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锌粒(或碳酸钠等),实验现象及结论是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种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C的名称叫酒精灯.在读取E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进行过滤操作,除铁架台,A和D外,还需要用到上述仪器中的B(填序号).
(3)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NaCl溶液,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托盘天平.
(4)仪器D最常见的用途是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以锌粒和稀硫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氢气,选择仪器连接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F.
②写出该同学制备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③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废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欲检验硫酸的存在,请你从酚酞试液、Ba(NO32溶液、Na2CO3溶液中选一种试剂进行检验,并简述选择的理由选碳酸钠溶液,应为碳酸钠跟硫酸反应产生气体.
(2)现有一含有杂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一氧化碳气体,某化学课题组的同学想要用纯净干燥的CO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XOy)组成,所选仪器连接如下:混合气体-E-D-B-C-H(假设铁的氧化物是纯净的,并且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回答下列问题:
①D装置的作用是干燥一氧化碳.
②C装置中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
③当B装置中的FeXOY 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是4.2克,同时测得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4克.则x与y的比值为3:4(最简整数比).
④上述装置中,如果没有E装置,则测定结果中x与y的比值偏小(填“偏小”“偏大”“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用化学用语填空:
(1)植物光合作用得到的单质O2;       
(2)厨房中的酸性调味剂CH3COOH;
(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       
(4)2个氮气分子2N2
(5)氧化镁MgO;                     
(6)5个硫酸根离子5SO42-
(7)甲烷CH4;                    
(8)由Fe 3+和OH-构成的物质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片刻,再升温至30℃,现象如图所示.

①20℃时,甲的溶解度=(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所得a、b、c、d四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一定属于不饱和
溶液的是cd(用“a”、“b”、“c”、“d”表示).
③溶解度曲线图(图2)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B(填“A”或“B”).
④将d中的乙溶液降温至20℃不会(填“会”或“不会”)析出晶体.
⑤3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3.3%(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填“软水”或“硬水”).
(2)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B(填字母).
A.静置沉淀   B.蒸馏   C.吸附沉淀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4)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30℃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将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较多的是甲(填“甲”或“乙”).
③t2℃时,将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的化学式Ca(OH)2;C的化学式CO2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或Ca(OH)2+K2CO3═CaCO3↓+2KOH.
(3)由D生成C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