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在农村,每年冬季因燃煤取暖而造成煤气中毒的事故屡见不鲜,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对家庭使用煤炉取暖产生尾气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猜测:尾气中除了含有二氧化碳外可能含有一氧化碳等气体,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尾气后,利用下面的装置探究尾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气体,请回答:

(1)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CO2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尾气中是否还含有CO2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水分.
(2)当整套装置中D中固体出现红色且B中的溶液未变浑浊,E中溶液变浑浊现象时,说明尾气中一定含有CO气体,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分析 根据检验一氧化碳需要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后检验(也可以借助氧化铜变红来分析,因为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氧化铜的性质).所以检验二氧化碳在前,且要检验一氧化碳,需要将在二氧化碳检验后吸收掉,这样才能检验转化和检验一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转化一氧化碳用氧化铜,在转化前进行干燥分析.

解答 解:(1)检验一氧化碳需要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后检验(也可以借助氧化铜变红来分析,因为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氧化铜的性质).所以检验二氧化碳在前,且要检验一氧化碳,需要将在二氧化碳检验后吸收掉,这样才能检验转化和检验一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转化一氧化碳用氧化铜,在转化前进行干燥;所以为确定煤炉尾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将尾气通入装置D前,应先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通过石灰水是为了检验尾气中是否还含有CO2,通过浓硫酸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尾气中的CO2;检验尾气中是否还含有CO2;吸收水分;
(2)B中的溶液未变浑浊,E中溶液变浑浊,说明反应前没有二氧化碳,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答案为:B中的溶液未变浑浊,E中溶液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点评 对于混合物成分的检验和确定,一是注意所使用的检验原理,从而根据不同原理设计不同的实验,二是在设计中注意各个环节的相互印证的设计,从而保证结论的准确无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NH4Cl化肥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可能混入少量的CuCl2、BaCO3、CuO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将样品分为两份,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Ⅰ.取一份样品,加入稀盐酸,得到气体A和蓝色溶液B;将气体A通入澄清石灰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Ⅱ.取另一份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气体C和沉淀D,及无色溶液E;将气体C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溶液变为蓝色.
Ⅲ.将溶液B和溶液E倒入同一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稀硝酸硝酸,得到白色沉淀F和溶液G.
Ⅳ.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C的气味有刺激性气味.
(2)在NH4Cl化肥中,肯定混入的物质有(写化学式)BaCO3
(3)写出步骤III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BaCl2+2AgNO3=2AgCl↓+Ba(NO32
(4)在溶液G中,含有的阳离子共有5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NO3-
(5)在NH4Cl化肥中,还不能确定混入的物质是(写化学式)CuCl2和CuO;不能确定的理由是第Ⅰ步中加入盐酸后得到蓝色溶液可能是原混合物中的Cu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向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可能是A
A.Mg2+    B.Zn2+    C.Cu2-    D.可能存在的阳离子:Z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t3℃时,将20g固体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60g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硫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原理:Fe2O3+3H2SO4═Fe2(SO43+3H2O)
(1)把25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2)要使8gFe2O3恰好完全反应,需消耗上述10%的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甲烷(CH4)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B.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C.甲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D.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现有四种物质:①浓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澄清石灰水④生石灰,回答下列问题.
(1)能用来干燥氧气的是①④;
(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生石灰做干燥剂时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O+H2O=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_{由多到少}^{OSiFeAl}$
B.物质的溶解性:$→_{由强到弱}^{CaCl_{2}Ca(OH)_{2}CaCO_{3}}$
C.铁元素质量分数:$→_{由低到高}^{FeOFe_{2}O_{3}Fe_{3}O_{4}}$
D.金属活动性:$→_{由强到弱}^{KAg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C(填字母序号).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锥形瓶
(2)根据下面2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①实验Ⅰ两支试管中出现现象的不同之处是B中产生白色沉淀,通过实验可认识到:虽然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②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例如我们在实验室做检验CO2的溶解性实验时需控制两个因素:一是两个塑料容器的容积相同,二是容器中加入的水量相同,则实验Ⅱ中控制的两个因素分别是温度、与氧气接触.
(3)某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的气体,于是,他重新配制硫酸铜溶液,再次实验,又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②由实验可以得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铁>铜.
(4)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