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区分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合理的是(  )
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操作方法
A厕所清洁剂和厨房清洁剂加水看是否形成溶液
B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羊毛织品和尼龙织品触摸
D食盐水和稀盐酸滴加硝酸银溶液
A.AB.BC.CD.D

分析 A、根据厕所清洁剂和厨房清洁剂都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会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C、根据羊毛和涤纶的手感非常相似进行分析;
D、根据食盐水和稀盐酸都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厕所清洁剂和厨房清洁剂都易溶于水,加水都会形成溶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溶液不变色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B正确;
C、羊毛和涤纶的手感非常相似,触摸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错误;
D、食盐水和稀盐酸都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下列字母A~E表示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2~3种元素组成.
已知:
①CaCl2、NaCl溶液遇酚酞不变色,Na2CO3溶液遇酚酞显红色;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1)A由3种元素组成,常用于建筑材料和改良酸性土壤,A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
(2)B是一种氧化物.向 D的溶液中加入固体B,固体溶解同时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B的化学式为Fe2O3
(3)向D的溶液中加E的溶液,产生无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CO2↑+H2O.
(4)向D的溶液中加A的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向混合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仍为无色,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为CaCl2;CaCl2和HCl(写出所有可能).
(5)将(3)和(4)所得溶液混合,得到溶液X,依据混合过程中观察到的冒气泡及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的现象,可以确定溶液X中的溶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可能已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Na2CO3
Ca(OH)2、CaCO3等成分.样品中可能含有Ca(OH)2或Na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一种物质可能含有的原因CaO+H2O═Ca(OH)2
【探究过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OH-、Cl-
(2)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产生固体,该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3)向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证明C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取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CaCl2溶液已过量.
【实验反思】依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综合对滤液和固体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②③(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
A.“干冰”升华B.轮胎爆炸C.食物腐败D.酒精挥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兴趣小组同学用鼻子闻“自流沟水样”,闻到臭味并伴有鱼腥味,下列物质中能除去鱼腥味和臭味的是(  )
A.肥皂水B.明矾C.活性炭D.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涉及到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若五种物质中都含有大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中A是单质,B、C含有两种元素,D、E含有三种元素,反应⑤释放热反应.
①E是CaCO3(填化学式);
②写出符合反应③的一个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2)若A和E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且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写出E在化学实验室的一种用途配制溶液,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滴加液体
C.
熄灭酒精灯
D.
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过滤
B.
     加热液体
C.
   除去CO中的水蒸气
D.
   量取9.3mL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元素组成的.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分子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由此可推知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倒入后,从下往上使可燃物隔离氧气(或空气)而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