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原子2H;②二氧化氮分子NO2
③两个硫酸根离子2SO42-;④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P2$\stackrel{-2}{O}$5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NO2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2-
④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P2$\stackrel{-2}{O}$5
故答案为:①2H;②NO2;③2SO42-;④P2$\stackrel{-2}{O}$5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A.
        倾倒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
滴加少量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1)写出下列粒子符号:
2个氢分子2H2,钠离子Na+,碳元素C,一个磷原子P
(2)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后面写上对应的化学式
①过氧化氢$\stackrel{催化剂}{→}$水+氧气:H2O2$\stackrel{催化剂}{→}$H2O+O2
②镁+氧气$\stackrel{点燃}{→}$氧化镁:Mg+O2$\stackrel{点燃}{→}$MgO
③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Fe+O2$\stackrel{点燃}{→}$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填名称),它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②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③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检验装置气密性.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I错误.
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检查是否有氧气生成.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必须通过认真分析,用实验来加以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MnO2)、氧化铜(CuO)外,氧化铁(Fe2O3)也可以作氯酸钾(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产生氧气的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分解温度(℃)
  ①    KClO3    580
  ② KClO3、MnO2(质量比1:1)    350
  ③  KClO3、CuO(质量比l:1)    370
  ④  KClO3、Fe2O3(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分解所需温度越高,说明反应加热时间越长(填“长”或“短”),反应速度越慢(填“快”或“慢”)
(2)由实验① 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3)实验所用的MnO2、CuO、Fe2O3,催化效果最好的是MnO2
【反思】(1)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等比充分混合,加热测定分解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的各组分中,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B.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烟尘等都是空气污染物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B.③表示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关于木炭的描述:A.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B.它能燃烧; C.它可用于取暖;D.将木炭粉碎; E.它可用于制火药; F.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木炭燃烧; G.木炭在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A;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属于化学性质的是B;属于化学变化的是F;属于用途的是CE;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曰前警告称,温室气体不仅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而且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正成为威胁人类的一个主要杀手,科学家们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由温室气体造成的空气污染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将超过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若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后果将不堪设想.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2)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是A(填序号)
A、氢气       B、甲烷          C、二氧化碳        D、臭氧
(3)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②土地沙漠化.
(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