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按如图1进行了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小组实验】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2)该同学现察到反应的现象一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二是:冷却后的试管里的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提出猜想】
(3)小组某同学对充分反应冷却后的试管里粉末的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请将猜想五补充完整.
猜想一:粉末是铜
猜想二:粉末是氧化铜
猜想三:粉末是铜、氧化铜和木炭
猜想四:粉末是铜和木炭
猜想五:粉末是氧化铜、铜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4)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猜想三;
(5)小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一的成立,设计了如图2实验,取样品粉末于钳埚中,通过称取加热前后粉末的质量来进行实验.要证明猜想一成立的依据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用相同的实验来证明猜想四可(填“可”或“不可”)行.试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如果猜想四成立,某同学再用如图3所示装置(铁架台等略).取10.0g粉末放入装置B中,通过测出的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來测定粉末中钢的质量分数. 
 反应前/g反应后/g
装置C的质量10.014.4
(己知:碱石灰是生石灰(CaO)和氢气化钠固体混合物,是一种干燥剂,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通过计算,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是88%.
【问题和讨论】
(7)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上述实验设计还需要做两处改进.”其改进的措施是在B装置前加浓硫酸的干燥装置,在C装置后再加一个碱石灰装置.

分析 【小组实验】(1)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氧化铜是黑色,铜是红色金属进行分析;
【提出猜想】(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合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4)根据氧化铜和碳高温会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5)根据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拓展延伸】根据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问题和讨论】(7)根据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水蒸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碱石灰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解:【小组实验】(1)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氧化铜是黑色,铜是红色金属,所以同学现察到反应的现象一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二是:冷却后的试管里的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提出猜想】(3)通过分析题中的猜想可知,猜想五:氧化铜、铜;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4)氧化铜和碳高温会发生反应,所以明显不合理的是猜想三;
(5)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所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的依据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碳和氧气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用相同的实验来证明猜想四可行,理由是:加热固体粉末,固体粉末减少;
【拓展延伸】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
设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x
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12        44
x         4.4g
$\frac{12}{x}$=$\frac{44}{4.4g}$
x=1.2g
所以铜的质量分数为:$\frac{10g-1.2g}{10g}$×100%=88%;
【问题和讨论】(7)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水蒸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碱石灰反应,所以改进的措施是:在B装置前加浓硫酸的干燥装置,在C装置后再加一个碱石灰装置.
故答案为:【小组实验】(1)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黑色变成红;
【提出猜想】(3)氧化铜、铜;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4)三;
(5)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加热固体粉末,固体粉末减少;
【拓展延伸】88;
【问题和讨论】(7)在B装置前加浓硫酸的干燥装置,在C装置后再加一个碱石灰装置.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提示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醛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可用来浸泡水产品以防腐
B.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水,可用来干燥CO2气体
C.葡萄糖氧化时放出能量,可用来为人体供能
D.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 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显出一间红色小屋,最后喷洒C时红色小屋又消失了,回答下列问题:滤纸上的小屋事先是用酚酞试剂画出的.无色溶液A是水; B是氢氧化钠; C是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小琪往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脱离了烧杯.她加入的物质是C
A.食盐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氢氧化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明参观滨海新滩盐场,带回一些盐田中的粗盐和盐堆旁的水样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盐堆旁的水溶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填“饱和”和“不饱和”)溶液.
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小明取100g粗盐进行提纯.流程如图2所示:
(1)操作①、③的名称分别是过滤、蒸发.
(2)溶液A中的溶质是NaCl、MgCl2(写化学式).
(3)溶液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
(4)最后得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为100.2 g.
(5)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涉及以下实验步骤:
A.称量及量取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C(填字母).
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
(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①④.(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Cl2(填化学式).
(4)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t含Fe2O3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多少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将甲、乙、丙、丁放入一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12583
反应后质量(g)0517x
A.x的值为6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中的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3:1
D.该反应中甲和丙的计量数之比为1:3,则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l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变红,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Ⅰ.
【实验Ⅰ】: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碳酸亚铁或者碳酸铁.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常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小明有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1的对比实验:将黑褐色物质放入蒸馏水中.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黑褐色物质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用磁铁来吸引该黑褐色固体,若磁铁上有残留的粉末,则说明该粉末中含有铁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接近玻璃管尖嘴处,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B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起缓冲作用,防止加热时气体膨胀将橡皮塞冲出,如果实验数据小于21%,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或加热时间短,反应不充分;铜的量太少,O2没完全反应;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写出一点);
(3)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