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类推法是一种常见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中错误的是(  )
A.铁、铜等很多金属难溶于水,铅是一种金属,铅可能也难溶于水
B.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C.SO2与CO2一样,溶于水生成酸性物质,则SO2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
D.H2、CO、CH4气体燃烧前要进行验纯,其它可燃性气体不纯时也可能发生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如图表示的是物质A~G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相关信息如下:A、F都是单质,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C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是一种蓝色溶液.
请回答:
(1)C物质的俗称是纯碱,D可能是Ca(OH)2
(2)写出E的一种用途配置波尔多液.
(3)写出标号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Na2CO3+Ca(OH)2=2NaOH+CaCO3↓;
②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当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滴下与固体接触时,液面a比液b高,但过一段时间U型管内的液面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组合是(  )
A.食盐和水B.石灰石和稀盐酸
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D.硝酸铵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现有六种物质①二氧化碳 ②熟石灰 ③盐酸 ④碳酸氢钠 ⑤甲烷⑥苛性钠  请选择
合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④;
(2)农业上常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②;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⑤;
(4)能用来灭火的是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三氧化二锑(Sb2O3)能与过氧化氢发生如下反应:Sb2O3+2H2O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b2OB.SbO3C.Sb2O3D.Sb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
A.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B.
氯酸钾制取氧气
C.
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
D.
20℃,向一定的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氨水(NH3•H2O)也是常见的碱,是由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氨水很不稳定,容易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NH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NH3中N的化合价-3; 
(2)氨水的pH>7(填“>”或“<”或“=”);
(3)NH3•H2O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来的离子有NH4+、OH-
(4)打开装有氨水的试剂瓶后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5)写出NH3•H2O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O+H2SO4═(NH42SO4+2H2O.
(6)将一片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和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NH3中,现象是: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7)NH3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跟O2反应,反应过程可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注: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各物质未配平).请分析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H3与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兔首和鼠首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如图所示,某些铜器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曝露在空气中生了铜渍.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了解到这层绣渍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猜想与假设】经仔细了解了水龙头的使用环境后,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H2O、CO2共同作用而生成的.
【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刚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为图片)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D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写试管字母编号).
【评价与改进】小明认为小刚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用图表示亦可):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放置对比观察.或如图
【拓展与应用】小红从不同地点收集到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做的)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红的分析是否全面?请你说明理由:不全面,因为不同地点空气成分的含量不同,无法比较.(或条件不同,无法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