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 ℃,沸点110 ℃,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二氧化氯作为自来水消毒剂,其杀菌能力优于氯气,消毒水体时不会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消毒时的臭味。

请概括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

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 【解析】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易溶于水”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 题型:填空题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下列各项中,____(填序号)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

①自顶端起约1 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③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凹状;④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 cm;⑤形状为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⑥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⑦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⑧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⑨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凹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⑩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2)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有____。

(4)如图所示,将桌面上两支燃着的且高低不同的蜡烛用一大烧杯罩住,最先熄灭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

①③⑥⑦⑨⑩浮在水面小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高的一支蜡烛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分布在烧杯的上部,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受热后的分布分析。 【解析】 (1)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1 分子和原子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 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D 【解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 C、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正确; D、分子在不断运动着,不需要外力作用,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题型:填空题

留心观察,化学就在身边:

(1)某班同学给学校食堂提出的下列建议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多提供油炸食品 B.常提供水果 C.提供一次性餐具 D.常供应粗粮

(2)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应张贴下列标志中的_______;

(3)测量体温时,体温计汞柱上升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

(4)小明同学刚做完CO2的性质实验后,用烧杯罩住两支点燃的、高矮不同的蜡烛(如图),竟看到了高蜡烛先熄灭的现象,请你帮他解释_________。

(4分)(l)AC(只选对l个得0.5分,错选不得分)(2) C (3)温度过高,原子间隔增大;(4)燃烧放热使生成的CO2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浮在上面 【解析】(4分)(l)多吃油炸食品,不利于人体健康;提供一次性餐具以导致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2) A表示物质可循环利用;B表示节约用水;C表示严禁烟火;D表示节约能源;E表示禁止噪声;(3)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温度升高,原子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题型:单选题

青海是生态大省,要筑牢生态保护屏障。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B.生活中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和橡胶

C.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B 【解析】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都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有利于提高空气净化能力;生活中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和橡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练(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

A. 氮气 性质稳定 保护气 B. 酒精 可燃性 消毒剂

C. 石墨 质软 铅笔芯 D. 干冰(固态CO2)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B 【解析】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以作保护气;B、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C、石墨质软可以制作铅笔芯;D、干冰易升华,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练(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汽油挥发、铁铸成锅 B.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C. 瓷碗破碎、钢铁生锈 D. 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

D 【解析】 试题A中汽油挥发、铁铸成锅;B中的水受热沸腾;C中的瓷碗破碎;都属于物质的状态和形态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通辽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补钙剂(已知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30)。

(1)葡萄糖酸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2)要补充0.8 g钙元素,则需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g。

9:148.6 【解析】 (1)葡萄糖酸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2):(16×14)=9:14; (2)含0.8g的钙元素的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0.8g÷=8.6g 答:(1)葡萄糖酸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9:14; (2)含0.8g的钙元素的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8.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魔术时发现,若向某种红色饮料中加碱和亚甲基蓝(一种化学试剂),混合振荡后,饮料先变成蓝绿色,静置后逐渐变成黄绿色。

(提出问题)加碱和亚甲基蓝后,红色饮料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查阅资料)

ⅰ.该饮料含有天然色素“花青素”,它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ⅱ.亚甲基蓝呈蓝色,溶于水可形成蓝色溶液。

(进行实验、分析解释、获得结论)

实验1 初步探究饮料变色的原因。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酸碱性________影响饮料的颜色(填“会”或“不会”)。

(2)小组同学认为“加入亚甲基蓝不是饮料变蓝绿色的唯一原因”,依据的现象是_____。

(3)综合实验1猜想“红色饮料变蓝绿色与亚甲基蓝有关”,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

实验2 进一步探究静置一段时间后饮料颜色变化的原因。

(4)由实验2-1可以推断,NaOH在空气中变质不会导致饮料静置后变黄绿色,理由是_______。

(5)小组同学结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化学魔术中红色饮料发生颜色变化的过程与________有关。

会1-4中呈紫色1-3和1-5(多写1-1不扣分)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的产物是Na2CO3和水,2-1的现象说明Na2CO3不会导致静置后的饮料变黄绿色亚甲基蓝、NaOH、空气或氧气 【解析】 对比实验1﹣2和1﹣3,推测酸碱性对饮料颜色的影响;分析实验1﹣4的现象,找出依据;对比实验1﹣3和1﹣5的现象,得出红色饮料变蓝绿色与亚甲基蓝有关;对比实验2﹣1和2﹣2,结合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