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 ℃,沸点110 ℃,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二氧化氯作为自来水消毒剂,其杀菌能力优于氯气,消毒水体时不会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消毒时的臭味。
请概括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
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 【解析】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易溶于水”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 题型:填空题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下列各项中,____(填序号)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
①自顶端起约1 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③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凹状;④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 cm;⑤形状为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⑥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⑦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⑧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⑨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凹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⑩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2)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有____。
(4)如图所示,将桌面上两支燃着的且高低不同的蜡烛用一大烧杯罩住,最先熄灭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1 分子和原子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 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D 【解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 C、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正确; D、分子在不断运动着,不需要外力作用,错误。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题型:填空题
留心观察,化学就在身边:
(1)某班同学给学校食堂提出的下列建议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多提供油炸食品 B.常提供水果 C.提供一次性餐具 D.常供应粗粮
(2)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应张贴下列标志中的_______;
(3)测量体温时,体温计汞柱上升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
(4)小明同学刚做完CO2的性质实验后,用烧杯罩住两支点燃的、高矮不同的蜡烛(如图),竟看到了高蜡烛先熄灭的现象,请你帮他解释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题型:单选题
青海是生态大省,要筑牢生态保护屏障。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B.生活中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和橡胶
C.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B 【解析】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都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有利于提高空气净化能力;生活中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和橡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练(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
A. 氮气 性质稳定 保护气 B. 酒精 可燃性 消毒剂
C. 石墨 质软 铅笔芯 D. 干冰(固态CO2)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B 【解析】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以作保护气;B、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C、石墨质软可以制作铅笔芯;D、干冰易升华,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练(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汽油挥发、铁铸成锅 B.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C. 瓷碗破碎、钢铁生锈 D. 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
D 【解析】 试题A中汽油挥发、铁铸成锅;B中的水受热沸腾;C中的瓷碗破碎;都属于物质的状态和形态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通辽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补钙剂(已知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30)。
(1)葡萄糖酸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2)要补充0.8 g钙元素,则需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g。
9:148.6 【解析】 (1)葡萄糖酸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2):(16×14)=9:14; (2)含0.8g的钙元素的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0.8g÷=8.6g 答:(1)葡萄糖酸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9:14; (2)含0.8g的钙元素的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8.6g。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魔术时发现,若向某种红色饮料中加碱和亚甲基蓝(一种化学试剂),混合振荡后,饮料先变成蓝绿色,静置后逐渐变成黄绿色。
(提出问题)加碱和亚甲基蓝后,红色饮料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查阅资料)
ⅰ.该饮料含有天然色素“花青素”,它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ⅱ.亚甲基蓝呈蓝色,溶于水可形成蓝色溶液。
(进行实验、分析解释、获得结论)
实验1 初步探究饮料变色的原因。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酸碱性________影响饮料的颜色(填“会”或“不会”)。
(2)小组同学认为“加入亚甲基蓝不是饮料变蓝绿色的唯一原因”,依据的现象是_____。
(3)综合实验1猜想“红色饮料变蓝绿色与亚甲基蓝有关”,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
实验2 进一步探究静置一段时间后饮料颜色变化的原因。
(4)由实验2-1可以推断,NaOH在空气中变质不会导致饮料静置后变黄绿色,理由是_______。
(5)小组同学结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化学魔术中红色饮料发生颜色变化的过程与________有关。
会1-4中呈紫色1-3和1-5(多写1-1不扣分)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的产物是Na2CO3和水,2-1的现象说明Na2CO3不会导致静置后的饮料变黄绿色亚甲基蓝、NaOH、空气或氧气 【解析】 对比实验1﹣2和1﹣3,推测酸碱性对饮料颜色的影响;分析实验1﹣4的现象,找出依据;对比实验1﹣3和1﹣5的现象,得出红色饮料变蓝绿色与亚甲基蓝有关;对比实验2﹣1和2﹣2,结合碳酸钠溶液...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