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下列仪器使用不当的是(  )
A.用滴瓶盛放液体药品B.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
C.在试管中进行化学反应D.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

分析 A、根据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进行解答;
B、根据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但不能用来配制溶液进行解答;
C、根据试管可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进行解答;
D、根据镊子用于夹取块状药品解答.

解答 解:A、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故A正确;
B、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但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故B错误;
C、试管可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所以能在试管中进行化学反应,故C正确;
D、镊子用于夹取块状药品,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根据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为了除去 CaCl2 溶液中的盐酸杂质,可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B.用碳酸钠溶液鉴别 BaCl2、HCl、NaCl 三瓶无色溶液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 O2
D.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NaCl 溶液中的 CuCl2 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操作过程如下:
(1)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c处的弹簧夹夹紧,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观察最明显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2)待燃烧停止,冷却至室温时,将c处的弹簧夹打开,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入广口瓶中,水增加的体积约为广口瓶容积的$\frac{1}{5}$.
(3)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4)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0%,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填序号)AF;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填序号)BDE.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E.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将c处的弹簧夹打开     F.操作速度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

(1)图中A、B两处的实验现象是:
A处红色粉末逐渐变黑,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该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3)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若它们构成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1)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填字母序号).
A.有氧化物生成                  B.反应前后各种微粒的数目均没有改变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D.这是一个分解反应
(2)根据此图,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有A、B、C、D、E五种实验装置,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装置用序号表示):

(1)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或B,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导气管通入瓶中.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选用装置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时,D内盛放的试剂应是浓硫酸.
(3)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若用E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b导气管进入瓶中,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②如图F所示,将一支装满氨气的试管倒放于水槽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氨气极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探究中和反应.
(1)甲同学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常温下),测得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2468101214161820
溶液温度上升(△t)/℃5.29.612.016.018.216.715.714.713.712.9
根据上表分析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随盐酸量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大,溶液温度上升.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mL之间时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
(2)乙同学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取20%的稀H2SO4 30mL,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g NaOH固体,充分反应后,测量其温度为22℃.
乙同学得出结论:稀H2SO4与NaOH固体反应放热.
①乙同学所得结论的依据是不严密的,原因: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也要放热.
②根据本实验目的,请你改进乙同学的实验操作,改进方案为:将5gNaOH固体溶于45g水中,配成10%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有机物 C2H4Ox 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酸,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60.经计算可求 得:
(1)该有机物 C2H4Ox,中 x 的值为2
(2)该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1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D.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