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炭吸附红墨水中红颜色
B、CO使人中毒
C、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D、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炭作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木炭吸附红墨水中红颜色是利用了木炭的吸附作用,没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CO使人中毒的过程中,生成碳氧血红蛋白,是化学变化.
C、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有新物质铜等生成,是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炭作用,生成新的物质一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是用8mL蒸馏水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环节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能源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约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D、有机合成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大大节约了金属资源,有百益而无一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轻的是(  )
A、石灰水B、浓盐酸
C、浓硫酸D、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都是固体
B、金属的化学性质都很活泼
C、食盐是盐
D、溶液都能导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发酵产生沼气
B、煅烧石灰石
C、石油的分馏
D、高炉炼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①与④、②与⑤相互作用均能形成与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
B、上述粒子间能形成AB型、AB2型、A2B型化合物
C、上述粒子形成化合物前后,质子总数、电子总数均发生改变,而质量不变
D、在化合物中,①可显-2价,⑤可显+2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电线热胀冷缩 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B 酒精溶液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 金刚石硬而石墨较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OH-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试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对装置进行改进,方法是
 
,理由是
 

(2)所用仪器名称是:a
 
,b
 
,c
 
,d
 

(3)给b容器加热,先使a在b下方来回移动,让
 
,然后对准盛药品部位加热;
(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
 
,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5)待d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d移出水槽,
 
(正、倒)放在桌子上,观察到收集的氧气颜色为
 

(6)停止加热时,先要
 
,再
 
,否则会引起水倒流进b而导致b破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