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利用草木灰提取了纯净的碳酸钾固体,回收时小军同学不小心将一粒碳酸钾洒落到了含有酚酞试液的试管中,溶液立即变成红色,同学们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K2CO3溶液中的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查阅资料]K2CO3溶液显碱性.
[猜想与假设]可能是H2O或K+或CO32-或其他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1)小华同学取少量氯化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红,说明H2O分子和______均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小敏同学取少量碳酸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再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观察红色是否消失.你认为小敏同学的方案是否合理,理由是______.
(3)请你在甲同学方案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种方案验证下列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酚酞试液变红与CO32-有关.
[交流与反思]同学们在交流上述实验探究时,认为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溶液都含有OH-,而K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K2CO3溶液中除H2O、K+、CO32-外,还可能存在______.
【答案】分析:[实验探究](1)氯化钾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水分子,可以探究水分子和钾离子能否使酚酞变色;
(2)根据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产生显碱性的氢氧化钾分析;
(3)主要从K2CO3溶液和CaCl2溶液或盐酸的反应使CO32-减少,使红色逐渐消失设计实验;
[交流与反思]根据信息结合氢氧根离子的性质大胆猜测.
解答:解;[实验探究](1)氯化钾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水分子,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红,说明H2O分子和K+均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因为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产生氢氧化钾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不合理;
(3)主要从K2CO3溶液和CaCl2溶液或盐酸的反应使CO32-减少,使红色逐渐消失设计实验;
[交流与反思]因为氢氧根离子能够使酚酞变红,所以可以判断在碳酸钾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
故答案为:[实验探究](1)K+
(2)不合理;因生成的氢氧化钾溶液也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3)方案l:①取少量K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②再滴加过量的CaCl2或BaCl2溶液;现象:①溶液变红色;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消失;
方案2:①取少量K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②再滴加过量的稀盐酸;现象:①酚酞试液变红;②有气泡产生,溶液红色消失;
[交流与反思]OH-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所提供信息进行处理和利用微粒性质的差异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要求较高,可以依据碳酸钾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通过排除的方法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5、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支持燃烧且本身不能燃烧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
与氧气接触
、b:
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不溶物.
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先向U型管内倒入水,并按上图连接好装置,然后向下推注射器的活塞(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若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低于右边液面(或左边液面高于右边液面),证明气密性良好.反之,则不好

②D装置的烧杯内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
Ca(OH)2

③实验必须保证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由此推断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水蒸气
;C装置的作用是
验证水蒸气是否吸收干净

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a;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要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学生用带有氧化膜的铝片和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明显,而和稀硫酸几乎不反应.这和“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呢?是试剂、药品出了问题吗?为了寻找原因,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重新用浓盐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加入一块纯度≥99.5%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应进程(分钟)\酸 1 2 5 15 20
10% HCl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大量气泡 反应剧烈 铝片耗尽
5% H2SO4 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
10% H2SO4 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
无论是用5% H2SO4还是用10% H2SO4,均无明显现象.其结论还是与“铝能跟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不相符合.
问题1:为了探索“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差异原因”,你能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哪些假设或猜想:
假设一:Cl-
促进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
促进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

假设二:SO42-
对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对起阻碍作用
对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对起阻碍作用

问题二:为了论证上述假设,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探究过程)
①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5%H2SO4溶液和已给铝片,向其中一支加入少量的Na2SO4晶体,无明显现象(同未加的对比);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Cl晶体,有气泡产生(同未加的对比).
②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10%HCl溶液和已给铝片,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2SO4晶体,气泡立即明显减少(和另一支未加相比)
①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5%H2SO4溶液和已给铝片,向其中一支加入少量的Na2SO4晶体,无明显现象(同未加的对比);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Cl晶体,有气泡产生(同未加的对比).
②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10%HCl溶液和已给铝片,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2SO4晶体,气泡立即明显减少(和另一支未加相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0110 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下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 图1 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不溶物。
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装置的烧杯内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必须保证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由此推断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a;
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______、b:______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精英家教网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不溶物.
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
②D装置的烧杯内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实验必须保证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由此推断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a;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b.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______、b:______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不溶物.
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
②D装置的烧杯内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实验必须保证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由此推断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a;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