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的变化是(  )
A.
等质量Mg、Zn、Fe粉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恒温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D.
加入NaOH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分析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在坐标中,斜线越陡,据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足量稀盐酸”,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多少,可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或“足量稀盐酸”,或利用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frac{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质量.
B、氯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
C、根据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时,不能溶解氯化钠分析;
D、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的pH大于7,盐酸pH小于7.

解答 解:A、金属的活动性Mg>Zn>Fe,再根据生成的氢气多少,可得Mg、Fe、Zn,与图相对应正确,故正确;
B、氯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增大,最后为一定值,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故错误;
C、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达到饱和时,不能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达到最大值.故错误;
D、由于NaOH溶液呈碱性,所以反应开始溶液的pH应该大于7,然后等于7,最后小于7,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连接仪器C.读取液体体积D.液体的倾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一些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一小块,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质软(填“硬”、“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填“大”、“小”或“相等”).
(2)点燃的蜡烛火焰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火焰当中约2秒取出,火柴梗的两侧最先炭化(如图1所示).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2所示),烧杯内壁上出现小液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4)将一根玻璃管放到燃着的蜡烛焰芯上,发现玻璃管另一头有白色烟雾逸出.
【提出假设】
①小明认为白色烟雾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②你还能提出哪些假设(只要写一条)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①用一块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和冷凝的石蜡;
②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白烟上,杯壁上出现白色物质;
③用燃着的火柴能将白色烟雾点燃(如图3所示).
从上面实验,你能得出白色烟雾可能含有石蜡固体小颗粒.
【继续探究】
(5)要想点燃玻璃管另一头的白色烟雾,关键是:①导管不宜太长;②导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火焰的中心部位.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①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②蜡烛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小组成功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了二氧化碳的组成.探究过程如下:
(1)称量装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50.7g,装有碱石灰的装置C质量为112.3g,连接A、B、D装置;
(2)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
(3)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4)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1g,装置C的质量为114.5g
已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木炭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B、C中所装药品足量,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A.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加热、点燃木炭
C.为减小误差,步骤Ⅲ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继续通氧气
D.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列式并计算)(114.5g-112.3g)-(50.7g-50.1g)=1.6g,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Cu;
(2)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一氧化塔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的判断正确.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②原因二:反应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③原因三: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
如果是原因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
如果是原因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5)从环保角度考虑,你认为该装置还需要做怎样的改进装置C处放置一只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只气球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测定某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及质量分数)是否与如图标签相符合,小林取一定量该氮肥样品于烧杯中配成溶液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氯化钡溶液质量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45g55g76.7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Cl2=BaSO4↓+2NH4Cl,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
(1)反应共生成BaSO4的质量为23.3g.
(2)若所取氮肥样品的质量为15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与标签相符.(请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前后,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是减小(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面是张三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性质与用途:
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最理想燃料
烧碱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氧气具有可燃性--焊接铁轨
B.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缺氟--易生龋牙
人体缺铁--引起贫血
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
C.生活常识
取暖防中毒--打开一扇门窗
煤矿矿井--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动物标本--甲醛水溶液浸泡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减少水污染--提倡使用农家肥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酸和碱是初中化学里的两种重要物质.
(1)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过一段时间后该溶液的pH
变大(变大、变小、不变).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它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它.其原因是具有腐蚀性(写出一条即可).
(3)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固体氢氧化钠在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原因氢氧化钠能够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4)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进行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5)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其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方法是将样品粉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产生气体的体积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根据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装置B中放置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②如何测出产生气体的体积?排入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③取l0g钙片样品放在烧杯中,向其中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C所示.试计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只有E为单质,C和D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A、B是常见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CaCO3,c的一种用途是配制溶液.
(2)A→B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C→E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