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验证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C.
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A
【解析】解:A、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生成的氢气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过程中,白磷先燃烧,煤块后燃烧,说明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C、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D、实验过程中,酚酞试液变红色,是因为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和其中的水结合成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选:A.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相关知识,掌握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以及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了解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巧如图所示探究实验,请回答问题:
(1)乙试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将甲试管的剰余物过滤,并将滤液与乙试管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可知,甲试管中溶质为① , 乙试管中溶质为 , 将废液缸中物质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液W。
(3)【提出问题】滤液W中一定含有哪些离子?可能含有哪些离子?
滤液W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4)【猜想与假设】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同学;可能含有CO32﹣ B同学:可能含有Ca2+C同学:可能含有H+
大家一致认为①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②
(5)【实验探究】
A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少量滤液W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边滴 边振荡,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错误,滤液W中不含CO32﹣ , B同学也用稀盐酸进行实验,却观察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A同学的猜想正确,滤液W中含有CO32﹣
【分析与交流】
A、B两位同学所用药品相同,结论却不同,原因是;
(6)【总结与归纳】本实验帯给我们的启示:证明某种离子存在的关键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铟元素的质子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 )
A.17
B.49
C.164
D.1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放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固体的溶液.
(2)图乙中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固体的溶液;
(3)图丙中,M表示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当溶液由20℃升温至50℃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为证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了如下部分实验:
(1)各实验中都可观察到溶液颜色为 .
(2)通过实验①②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若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需增加实验④与实验③进行对比,实验④的烧杯中需加入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7g粗锌(杂质不溶于水且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到盛有93.7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0.5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克;
(2)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的纯净生灰石(CaO)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B.若无浓硫酸,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小
C.粉末B中Ca(OH)2质量为5.0 g
D.A到B中生石灰的变质程度为3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