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某班级同学开展如图1所示相关的实验.下面是两个小组的实验
记录与分析.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组同学往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滴加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2468101214161820
溶液温度上升
(△t)/℃
5.69.812.116.318.517.115.214.613.512.6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
①当加入盐酸体积为10mL时,表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此判断的依据是中和反应放热,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
②当加入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③教材指出: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图2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OH-、H+
(2)请你参与完成乙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步骤一: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的试管中先滴加2~3滴的 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1.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已变质
 2.溶液碱性消失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1.产生“气泡”这一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所取的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pH<7(填“<”、“=”或“>”)

分析 (1)①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结合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②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当加入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氢氧化钠有剩余进行分析;
③根据氢氧化钠在水中会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酸在水中会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 解:(1)①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当加入盐酸体积为10mL时,溶液温度达到最大值,表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判断的依据是:中和反应放热,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
②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当加入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氢氧化钠有剩余,所以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③氢氧化钠在水中会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酸在水中会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所以甲、乙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OH-、H+
(2)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所以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步骤一: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的试管中先滴加2~3滴的 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1.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已变质
 2.溶液碱性消失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1.产生“气泡”这一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所取的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pH<7(填“<”、“=”或“>”)
故答案为:(1)①10mL;中和反应放热,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
②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③OH-、H+
(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评 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综合性较强,既有试验探究,又有实验数据图象的分析.只有综合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较好的完成本类练习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D.用试管夹夹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它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物
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化期望的产品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  )
A.锌粒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NH3+CO2+H2O═NH4HCO3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D.电解氯化镁制取金属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再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4)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保持水平(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5)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把称量物放在天平的左(填左或右)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如图是某“取暖片”外包装的图片.该“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水、氧气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②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加速铁粉生锈,更快地放出热量.
(2)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
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Fe 和CuSO4 溶液      B.Mg和MnSO4 溶液   C.Mn和FeSO4 溶液
①写出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②Mn、Fe、Mg、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Mg Mn Fe 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2015年世界钾盐大会将于7月9-11日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举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钾肥生产国.地处格尔木市的“青海钾肥厂”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有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等.
(1)上述钾肥产品中属于复合肥的是(写化学式)KNO3
(2)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钾肥样品,已知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是氯化钾、碳酸钾和硫酸钾.(假设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均不参与化学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鉴别,给三种钾肥样品贴上标签.
【实验过程】分别取少量样品溶解在水中,得到三瓶无色溶液并编号1、2、3号.
【实验探究Ⅰ】李祥:取1号样品溶液少许,加入到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他认为1号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氯化钾.
【反思与评价】请你评价李祥的实验结论并说明原因实验结论错误,因为硫酸钾也不会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探究Ⅱ】张小华:取少量三种溶液分别加入到三支试管中,先向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1号试管无明显现象;2、3号试管中均出现白色沉淀;接着,再向2、3号有沉淀生成的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2号试管沉淀不溶解,3号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沉淀全部溶解.
【结论与解释】将三种钾肥的化学式分别写在下面试剂瓶的标签中.

写出【实验探究Ⅱ】中2号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K2SO4=2KCl+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下列相关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  )
A.
发生装置
B.
排水法收集氧气
C.
验满
D.
存放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1)如图将CO2倒入放有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产生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了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②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由这两个性质决定了二氧化碳的用途能灭火.
(2)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小红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向医生和化工厂的工作人员访谈,了解到生活中下面一些做法都用到酸或碱,如盐酸、硫酸、硼酸、醋酸、烧碱、氢氧化铝、氢氧化钙、尼古丁、氨水等是生活中常遇到的酸和碱,你能指认它们吗?请把它们分别填在下列空格中:
(1)由胃分泌的帮助消化蛋白质的酸盐酸;
(2)医院里用来冲洗眼睛或治疗烧伤的酸硼酸;
(3)食醋里含有的酸醋酸;
(4)用于鉴定二氧化碳的碱氢氧化钙;
(5)吸烟有害健康,是因为烟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碱尼古丁;
(6)用于制造肥皂的碱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