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溶液温度上升 (△t)/℃ | 5.6 | 9.8 | 12.1 | 16.3 | 18.5 | 17.1 | 15.2 | 14.6 | 13.5 | 12.6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步骤一: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的试管中先滴加2~3滴的 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 1.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已变质 2.溶液碱性消失 |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 |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 1.产生“气泡”这一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所取的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pH<7(填“<”、“=”或“>”) |
分析 (1)①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结合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②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当加入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氢氧化钠有剩余进行分析;
③根据氢氧化钠在水中会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酸在水中会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 解:(1)①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当加入盐酸体积为10mL时,溶液温度达到最大值,表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判断的依据是:中和反应放热,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
②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当加入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氢氧化钠有剩余,所以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③氢氧化钠在水中会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酸在水中会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所以甲、乙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OH-、H+;
(2)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所以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步骤一: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的试管中先滴加2~3滴的 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 1.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已变质 2.溶液碱性消失 |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 |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 1.产生“气泡”这一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所取的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pH<7(填“<”、“=”或“>”)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 ||
Na2CO3+2HCl═2NaCl+H2O+CO2↑ < |
点评 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综合性较强,既有试验探究,又有实验数据图象的分析.只有综合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较好的完成本类练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 |
B.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
C. | 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 |
D. | 用试管夹夹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锌粒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 B. | NH3+CO2+H2O═NH4HCO3 | ||
C.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D. | 电解氯化镁制取金属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