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具体如下:
【研究方案】先称取13.3g 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变质程度是指已变质的NaOH在原NaOH 中的质量分数)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此NaOH的变质程度(用质量分数表示)是多少?
【继续探究】求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的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发现问题】根据“与NaOH反应所用的盐酸的质量”,对照图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不必回答具体原因):滴加稀盐酸时,为什么不立即产生气体.

分析 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 解:[解决问题]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由图中信息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2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frac{106}{x}$=$\frac{44}{2.2g}$,
x=5.3g,
设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为y,
 2NaOH+CO2═Na2CO3+H2O,
  80         106
  y          5.3g
$\frac{80}{y}$=$\frac{106}{5.3g}$,
y=4g,
此NaOH的变质程度为:$\frac{4g}{13.3g-5.3g+4g}$×100%=33.3%,
答:此NaOH的变质程度为33.3%.
[继续探究]
设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z,
和氯化氢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13.3g-5.3g=8g,
NaOH+HCl=NaCl+H2O,
 40  36.5
 8g   z
$\frac{40}{8g}$=$\frac{36.5}{z}$,
z=7.3g,
 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的盐酸的质量为:7.3g÷14.6%=50g,
答: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的盐酸的质量为50g.                    
[发现问题]
问题是:滴加稀盐酸时,为什么不立即产生气体.
故填:滴加稀盐酸时,为什么不立即产生气体.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图中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O3)可作为补血剂,铁红(Fe2O3)可作为颜料.制备FeCO3和Fe2O3的一种流程如下:

(1)反应Ⅰ需控制温度在35℃以下,原因可能是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HCO3+H2SO4═(NH42SO4+2H2O+2CO2↑;
(3)FeCO3浊液暴露在空气中,会有部分固体表面变为红褐色,同时释放出CO2,则与FeCO3反应的物质为O2、H2O(填化学式);
(4)FeCO3在空气中煅烧生成Fe2O3时,也会生成FeO.现煅烧23.2kg的FeCO3,得到Fe2O3和FeO的混合15.84kg,则Fe2O3的质量为14.4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灭火实例灭火原理
A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
C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A.
住宅失火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铜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铁粉,反应完成后过滤,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  )
A.铜粉B.铁粉C.铜粉和铁粉D.氢氧化铜和铁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化学家已创造出了对CO2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粉状物质--“干水”,它每个颗粒中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B.干水吸收C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C.干水和干冰都是氧化物
D.干水中的水分子和普通的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都能燃烧
C.用途:CO2用于灭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作燃料、冶炼金属等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学习科学知识有时需要联想和类比,卢瑟福研究发现的原子结构模型称为太阳系模型,如果把太阳系中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看做原子中的八个核外电子的话,那么(  )
A.“太阳”相当于一个原子B.“太阳”中肯定有八个质子
C.“太阳”中肯定有八个中子D.太阳系相当于一个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以在不同物质中“旅行”,下列转化关系中不符合“甲?乙?丙”“旅行”路线的是(  )
旅行元素
ACuCu(NO32Cu(OH)2Cu
BO2CO2H2CO3O
CH2H2OCa(OH)2H
DCaOCa(OH)2CaCO3Ca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空气 粗盐 牛奶B.盐:氯化钙   硫酸   硝酸钾
C.氧化物:MgO  P2O5  KClO3D.单质:铝  金刚石  氯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